• 27阅读
  • 0回复

搞好劳动管理 实现生产计划——张兰公社下梁农场改善劳动管理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29
第2版()
专栏:

搞好劳动管理 实现生产计划
——张兰公社下梁农场改善劳动管理前后
文珊 梁毅 燕如
从张永信拾粪谈起
社员张永信还和往日一样,天刚明就起来到村里村外拾粪。想不到有些人讥笑起他来了:“你拾那粪蛋蛋做甚?现在连工分都不记了,你为甚还那样积极?”
这段故事发生在山西介休县张兰人民公社的下梁农场。下梁农场原来是一个高级社。全社一百五十九户社员,在劳动方面,一个赛一个。今年9月8日,张兰人民公社成立,宣布实行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以后,一时评分记工等办法都不再执行,社员们的劳动态度就参差不齐了。大部分社员对成立公社,实行伙食供给制,欣喜若狂,劳动起来不计较报酬多少,比过去更加卖力气。另外有少数社员却不好好干活了。有些人甚至说:“做多做少自由干,反正下工食堂能吃饭。”在这种情况下,全场的劳动出勤率,由过去的95%下降到70%。
过去有评分记工和劳动定额等制度,劳动管理有规可循,现在无法可施了。有的装病睡觉,有的借“走亲戚”之名,一走数十天。许多干部担心生产受到影响,都为这事非常着急。
两种态度
改变劳动管理上的混乱状况,是全场干部和群众的共同要求。大家想:农场是人民公社一个基层生产单位,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劳动管理,实现全社的生产计划。不改变这股混乱劲儿,怎能完成生产计划呢?但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什么方法,认识却很不一致。
有一种人,他们极力主张对劳动态度不好的社员采用“强硬政策”,用“制度”“卡”他们。第二生产队队长王汝元,就是典型代表。女社员刘明英不好好劳动,场长黄敬三把她叫来,问她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对她进行思想动员工作,王汝元便认为这是要不得的“磕头政策”。他主张“谁不好好劳动,就给他些硬家伙吃!”场长给谁谈了话,他回头都要去“补课”:“场长给你说好话,我可没有好听的,你记住,到咱们队里可不能这样!”
和这种人对立的,是主张实行民主管理。他们认为分配办法改变以后,在劳动管理方面,建立一些必要的制度,还是需要的。但是光靠制度并不能全部解决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农场里的政治工作,认真贯彻民主管理制,不断地提高社员的共产主义觉悟和劳动积极性。至于靠强迫命令办事,他们认为那更是一种“成事不足,坏事有余”的做法。
于是,在农场党支部的领导下,这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开展了辩论。辩论一开始,许多人都通过事实来反驳他们的论点。如他们说:“不上斗争会,有些人就转变不了。”大家说,解决不了思想问题,斗争也不顶用。主张靠强迫命令的人又说:“现在有些人不好好劳动,不是管理不善,而是分配制度上有毛病。”大家说,政治挂帅是灵魂,没有政治工作,就一事无成。过去实行评分记工,劳动中需要进行相互监督。现在实行了工资制加供给制,互相监督就更得加强。要是不依靠大家来管理大家,光靠农场几个干部,那怎能行呢!经过几次激烈的辩论,主张靠强迫命令的人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民主管理一条龙
一个农场和过去的一个农业社并不相同,它应该怎样建立自己的民主管理制度呢?干部们的思想统一之后,决定大胆摸索、创造。场里建立起由十一人组成的场务委员会,专门领导这一工作。管理工作的全面改进,很快就一步一步地搞起来了。
依据公社的要求,他们首先按劳动态度、体力强弱和技术高低等三个条件,通过自报公议、民主定案的办法,把全场二百四十九个男女全半辅助劳力,划分了等级。不同等级的社员,按公社统一规定,享受高低不同的工资。接着,他们又根据本地的情况,民主规定出各种劳动力每年的出勤数目,计:男全半劳力,每年应出勤三百三十四天,女全半劳力二百九十七天,男辅助劳力二百九十八天。
有了出勤要求,并不等于大家都能执行。怎么办呢?他们想出了出勤牌的办法。在全场两个生产队的两个公共食堂里,都设置了出勤牌。一看便知谁出勤,谁缺勤。为了了解一年中间,究竟哪些人达到出勤要求,哪些人达不到,场里又制订了考勤簿。考勤簿一队一本,由各队统计员逐日登记。出勤的划圈圈,请假的写假字,无故缺勤的划杠杠。这样一来,考查出勤的问题就解决了。
劳动效率和劳动质量如何保证呢?在研究解决这问题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主张搞劳动定额,一种是主张靠政治挂帅和民主监督。两种意见经过反复研究对比之后,决定用“光荣榜”、“英雄台”、“功过簿”等一系列的政治措施来解决。每队都建立了一个“光荣榜”,规定每天在劳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都要及时写在光荣榜上,然后再誉抄在功过簿里。每月举行一次“三评”(评功、评过、评模范)日,把上光荣榜次数最多的社员评为英雄,写在英雄台上,保留一月。场里并决定抽工资总额中的10%,作为奖励工资。在调整级别和颁发奖励工资时,功过簿、英雄台上的记录是主要依据。为了便于社员群众开展相互监督和相互竞赛,场里还建立了大字报栏和竞赛栏,要求社员们随时随地地对自己周围的人,提出批评、表扬和挑战。
在改善场内劳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社员们一致要求坚持执行各种责任制。场干部们觉得这是进行民主管理的好制度,便接受了大家的建议,按生产队划分了责任地区,按作业小组划分了责任地片,社员划分了责任地块,生产责任分明。除两个农业生产队外,农场还成立了一个经济作物生产组,一个副业生产组。参加这两个组的社员,也都明确规定了自己的责任。
管理工作上的各种制度确立以后,为了使民主管理制度化、经常化,场里确定了专人负责,还制订出一个生产管理条例。至此,全场民主管理工作形成了一条龙。
人人当家 劳动劲大
下梁农场改进劳动管理工作还不到二十天,过去那种混乱现象便得到克服,全场到处充满了新气象。
“破中游、争上游,不达上游不罢休。”社员在劳动中争先进,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上光荣榜的社员一天比一天多,友谊竞赛一天比一天开展的炽烈,劳动出勤率已由过去的70%,迅速提高为百分之百。大家纷纷反映说,政治挂了帅,浑身都是劲。
“管理民主化,社员干劲大。”这是场干部在实现民主管理以后的重要体会。过去耽心“政治挂帅一股风”、“民主管理一场空”的人,在事实面前,都提高了觉悟。第二队队长王汝元说:“过去是撵雀撵不动,现在是除过生病,人人都出勤。民主管理真是无价宝,当干部的歇心的多了。”李爱玉、王甫臣等几个原来作风生硬的干部,现在也都转变的遇事就和社员商量,和社员们谈工作时,再不一说三瞪眼了。
目前,全场干部和社员拧成一股劲,正在大闹冬季生产。 (原载山西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