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咸淡分家 清浊分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29
第4版()
专栏:

咸淡分家 清浊分流
本报记者 赵玉昕 虞锡珪
谁能使海河的咸水和淡水分家、污水和清水分流,在秋天水多的时候不淹,春天水少的时候不旱?谁敢在渤海湾“龙王”头上建闸,把奔腾咆哮、一泻入海的海河河口拦腰切断?
已经掌握了自己命运的天津人民,现在又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在认识了海河的规律以后,勇敢地去征服它,把有利也有弊的海河,变得有利无弊,使顽冥不驯的河水服服贴贴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半个多世纪以前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武装登陆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千军万马、移山倒海改造大自然的战场。一条像巨臂一样的拦海坝,伸向海河的尾闾,迎头截住了海浪。一座貌似长江大桥的大闸,关住了五河下注的河水。数万名劳动大军,以投鞭断流的气势,夜以继日地改变着海河的面貌。参加海河建闸工程的郊区农民申平章写下了这样豪壮的诗句:“以前愚公能移山,我们要比愚公强十番,咸淡分家好灌溉,清浊分流水新鲜,航运通畅利益大,定叫龙王听使唤。”
要海河听从人们的“使唤”,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据历史记载:在明、清两代,海河流域平均三年两旱,五年一涝。1939年天津市的马路上可以行船,有的地方洪水漫上了二层楼的地板。海河,这条华北内河的总汇,是由纵横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的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等许多支流组成。这些发源于太行山、燕山山脉的支流,到华北平原形成了一个向心形的水系,汇聚天津,形成海河,东流至大沽口入海。海河流域的面积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约有人口六千二百多万。千百年来,它哺育着两岸的土地和人民。但是,海河流域气象、水文的特点是全年的降雨量60%以上集中在7、8两月。每遇到大雨滂沱的秋季,山洪暴发,百川灌河,都要通过海河这个咽喉入海,宣泄不及,就造成水灾。而到春季雨水缺乏的时候,海河存水几乎泻尽,干旱成灾;这时渤海湾的海水,乘着潮汐逆流而上,和天津市内下水道排泄的污水相混合以后,使海河河水变得咸淡不分、清浊混流,影响了两岸农田的灌溉,也影响了天津市工业和民用的水源。解放以后,政府逐年加强着对这条任性河流的约束。在它的上游,曾新挖了一条直接入海的独流碱河,重修了新开河,使原来入海的一个咽喉,变成了三个咽喉。还在它的上游河道修建了官厅水库、十三陵水库、怀柔水库和星罗棋布的中小型水库。这样洪水为患的威胁就大为减轻。但是,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淡水的需要量和污水的排泄量都大大增加。在枯水季节,海河的水又咸又臭又少的缺点,也就越来越突出了。今年4月20日,海河的来水量曾下降到四点二秒公方,已和下水道排入海河的污水量相等。有的工厂因水质恶劣,产品质量下降,甚至不能开工;有的稻田秧苗被腌死;市民饮水也十分紧张。
彻底改造海河的规划,是根据海河的缺点和它的规律拟定的。除了继续在海河的上游修建更多的水库以外,海河本身的改造工程,共分为“咸淡分家”、“清浊分流”两大部分。这两大工程要求污水不入河,咸水不上溯,淡水不流失;实现一年四季河水清、水源足,兴灌溉、利舟楫的目的。关于“咸淡分家”的工程,天津市人民委员会曾制订过九个方案,最后选定了一个最好、最省而又科学可靠的方案,最近陆续建成的拦河坝、节制闸、渔船闸等工程,就是这个方案的具体实现。“清浊分流”的工程,是把全天津市向海河排泄污水的下水道全部改变流向,使污水分成五路、七个系统,分别排向天津郊区的污水处理场。这个工程共新建下水道二百多公里,比天津到北京的路程还长出将近一倍,接近于解放前八、九十年天津兴建下水道的总长度。其中有三十公里马蹄形的干管,里面可以跑开吉普车。工程规模之大,任务之艰巨,是天津市市政建设史上空前的。仅拦河坝、节制闸等工程的土方量,等于十三陵水库拦河坝土方工程的十倍。修拦河坝时抛向海口的“柴石枕”,是用芦苇、石块、铁丝裹起来的庞然大物,一个就有十七公尺长,十三吨重。因为它是防潮大坝的基础,因此人们叫它“捆龙索”。这样的“捆龙索”,共用了六万八千七百多个。
现在,“咸淡分家”的工程已经胜利完工,“清浊分流”的工程也将在本月30日结束。站在海风飒飒的三百多公尺长的拦河坝上,可以看见从渤海湾迎面扑来的海潮,只能在脚下激荡,坝内盈盈的河水却是风平浪静。从此,这条古老的河流,变成了一个能蓄水、泄洪、通航、饮用和游览的天然水库,以后它的水位将经常控制在大沽海平零上二点五公尺的高度,每年可以避免十五点五亿公方的淡水白白地流入渤海。用这些水,就可以保证天津市工业和民用水的最高需要量。
看到这个动人心魄的景象,谁能不联想到过去一百八十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呢?谁能不联想到那些创造奇迹的人们呢?当中共天津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发出改造海河的号召以后,成千上万的人群从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和家庭涌向到海河建闸工地和海河污水改建工地。人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要在驯服海河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从工程开工的那天起,无论是在汗流浃背的酷夏,还是在海风凛冽的寒冬,或者是在雨水连绵的季节,大家一直是精力充沛地劳动着。人们不仅苦干,而且实干、巧干,掀起了“人人献计,个个献策”的技术革新高潮。建闸工地上的人一共提出了技术革新建议四十三万多件,被采纳实现了二十六万八千件。解放军驻津某部官兵,从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回来,紧接着就投入了海河改造工程。他们是筑拦河坝工程中智勇双全的主力军。他们原来不知道什么叫“柴石枕”,后来却创造了每四分半钟捆抛一个“柴石枕”的全国纪录。在抛“柴石枕”的时候,他们站在船边上或坝头上,有人掉进海河浪涛里,爬上来又立即投入战斗。他们在刺骨的寒风中劳动,可是等到下班的时候,脱下救生衣来,棉衣都被汗湿透了。
工程速度的飞跃进展是和全国各地人民的支援分不开的。北自黑龙江,南到海南岛,有十一个省直接用人力物力支援过海河工地。江苏省水利厅接到天津海河改建委员会要求支援的信后,立即抽调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十四个筑坝老工人来天津支援改造海河的工程。28日,节制闸提闸放水,建闸指挥部宣布工程胜利完工了。工地上数万名劳动大军欢声雷动,载歌载舞。一伙青年民工挥动着肩垫,高声齐唱:“百万雄师气昂扬,推石运土垒坝墙,造福人民喝甜水,海河两岸稻花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