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从无到有地建设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29
第5版()
专栏:地拉那通讯

从无到有地建设工业
本报记者 戈宝植
1958年阿尔巴尼亚的工业比战前1938年增加了十六倍,这是阿尔巴尼亚人民迎接1959年新年最好的礼品。
十六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包含着无限的幸福和自豪。两年来不管我们在首都地拉那,或者到其他城市去参观,或者访问正在兴建工厂的工地,阿尔巴尼亚同志都常这样地向我们介绍:“这是我们第一座水电站。”“这是我们有史以来的第一条铁路。”“这是我们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的是现代化的纺织厂、水泥厂……”。“从无到有”、“第一座”、“第一个”这些字已成为阿尔巴尼亚人民的骄傲和自豪,这种感情是极为自然的。
请看解放前阿尔巴尼亚在工业方面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当时在这一块二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美、英、法、意等六个帝国主义在进行贪婪的掠夺和压榨,而本国的封建统治者——索古王朝更把丰富的地下矿藏作为向帝国主义卖身投靠的献礼,国家陷于极端贫困,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工业。所谓的采矿业,只有帝国主义开采的几处不大的矿场和油井,而且80%的产品都被意大利法西斯掠夺走了;所谓的工厂,只是一些破旧的榨油、制酒、皮革厂,把它们说成是作坊那更确切些。当时什么东西都依靠进口,甚至小至一个钮扣,一包火柴,也得靠进口。所以,解放前的阿尔巴尼亚被称为“欧洲最落后最贫穷的国家”。
可是从1944年解放以来,时间仅仅过去了十四年,依然在这一块土地上,却出现了另一幅景象:已从无到有地建设起人民自己的采矿、石油、电力、纺织、食品、建筑、玻璃、烟草等工业。人们从地下挖出了祖国的宝藏:石油、沥青、铬、铜、镍、铁和煤;人们利用水力发出了廉价的电;能吃到了自己的工厂用甜菜制成的糖、罐头鱼、甜酒和巧克力;也穿上了本国制的棉布、毛料、皮鞋,和用上了本国产品的玻璃、水泥、三角板等。阿尔巴尼亚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农业—工业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到了48.9%。当你在阿尔巴尼亚旅行时,你会看到许多建设工业的奇迹。过去是崇山峻岭人迹罕到的深山,现在却开山平路,建起了一年可发电一亿二千万度的“马克思”水电站;过去是疟疾成灾的沼泽地带,现在开出了万顷良田,并且平地升起了年产一万吨的糖厂;过去每年都得花大批的外汇从国外输进布匹、呢绒,而今天已建起了一个完整的年产二千万公尺的纺织联合工厂,并且每年出口棉毛织品五万多公尺。当记者访问阿尔巴尼亚工业部负责同志时,他以说不尽的喜悦告诉我们这些对比的数字:以1958年的生产速度来计算,目前只要六天就可以生产出1938年全年出产的棉纺织品;今年二十四点六天的电产量,就等于1938年全年的产电量;仅今年头九个月的统计,煤就比战前增加了四十七倍,铬增加了二十倍,布匹增加了四十四倍,电力增加了九倍。在1938年全国每个人平均仅能分到二十七公分的棉布,但去年按人口平均每人已得到十五公尺,而在意大利和希腊,每个人仅有十点五公尺,土耳其每人仅能有六点二公尺。这种建设速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永远望尘莫及的。
帝国主义不把阿尔巴尼亚称为国家,只认为是“地图上的一个记号”,而妄想侵吞掠夺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社会主义的阿尔巴尼亚将建设得更加美丽和繁荣。这种成绩的获得,首先归功于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忘我劳动。十四年来,阿尔巴尼亚人民在劳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的工业建设付出了无数的血汗。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发展国民经济的投资共为二百零四亿里克(阿币),其中工业投资就占了40.5%。今年,工人们又为国家增产了价值二十六亿多里克的产品,各主要工业部门的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1957年。如铬和电的生产都增加了20%,机械制造业增加了33%。在建设“马克思”水电站时,曾有一万五千个优秀青年和一万多个妇女响应祖国号召,参加了义务劳动。这种成绩的获得,也是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援助,特别是苏联的无私援助分不开的。苏联给予的援助达四亿二千二百万卢布。中国贷与了阿尔巴尼亚长期贷款,并且曾无偿地赠送了两万吨小麦和十万公尺丝织品。
1959年是阿尔巴尼亚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四年,也是建国十五周年。据工业部计划,动工兴建的大小工矿工程将有五十四个。在这一块土地上,又将出现一批新的工厂,新的矿井。一个新的战斗开始了,也是一个新的胜利即将来临了。(附图片)
阿尔巴尼亚的石油矿藏极为丰富。这是一座新开发的油井在初次喷油时的情形。 阿尔巴尼亚大使馆供稿(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