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岁末频传捷报 全国喜气洋洋 机械和电力工业跃进年中大跃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30
第1版()
专栏:

岁末频传捷报 全国喜气洋洋
机械和电力工业跃进年中大跃进
冶金设备产量猛增十三倍,发电设备产量一年倍于前五年
建成投入生产的大中型电站一百多座,加紧施工的电站设计能力二千多万瓩
新华社29日讯 今年,是我国机械工业突飞猛进、高速度发展的一年。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指导之下,我国机械工业与钢铁元帅并肩前进,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有飞跃发展。
预计到年底,全国机械工业总产值将比去年增长80%以上,主要机器设备产量都成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冶金设备的产量可达十八万吨,比去年猛增十三倍;发电设备为一百多万瓩,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总产量还多一倍;已经生产的各种金属切削机床有九万多台。
在机器设备产量猛烈增长的同时,许多新产品也在各地大量试制出来。一千五百一十三立方公尺高炉设备、两千五百吨锻造水压机、两万五千瓩高压汽轮发电机组、程序控制铣床等重型和尖端产品,已经先后试制成功。过去不能制造的轧钢设备,不仅已经试制成功而且开始大量生产。仅就十九个国营机床厂的统计,今年头十一个月就已试制一百四十五种新型机床,其中有高精度的磨齿机和可以加工零级精度丝杠的高精度车床。这许多重型、大型、精密、尖端新产品,标志着我国机械工业已经开始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今年我国机械工业在贯彻执行“两条腿走路”方针,大搞群众运动和大闹技术革命的过程中,已开辟出一条高速度发展的道路。在大型机械工厂里,广大职工用自己的无穷智慧,革新了技术,改进了工具和设备,精简了老产品的设计机构,并且自己设计许多中国型号的新产品,跨进了技术上的“禁区”,使生产能力成倍的增长。大连起重机器厂的职工把“箱型”结构的吊车,改为管型三角型断面结构,吊车起重能力没有变,而吊车自重量却减轻一半多,原来做一台的材料可做成两台用。
各地许许多多中小型机械工厂,在缺乏大型设备的情况下,创造出一整套用小设备干大活的经验,因而制造水平大大提高。目前一般中小型工厂都能制造重型设备或大型设备。在热工方面,缺乏炼钢设备,不能生产铸钢件,职工们创造出“以铁代钢”的办法,没有大型锻造设备、炼钢炉和化铁炉,职工们找到先“化小为大”,把大毛坯分成几小块铸造或锻造,然后再“以小拼大”焊接成大毛坯的办法。在冷加工方面,他们创造了“活动式”机床、“蚂蚁啃骨头”等办法,战胜了普遍缺少大型机床的困难。东北机器制造厂采用这些办法,制造成功我国第一台重一百八十多吨、年产五万吨氮肥的氮氢气压缩机。浙江省嘉兴农业机械厂,用原来生产一般农业机械的小设备,制造出重达五十多吨、年产三万吨钢材的全套轧钢设备。
以上所述是属于“大洋群”的。另一方面,一个以“大造土机床、土设备”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办机械工业的小土群运动,已经在全国各地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农村中蓬蓬勃勃地展开起来。许多专区、县和人民公社,由于大办机械工厂,已经可以自己制造机器设备,支援农业和地方工业的发展。河北省天津专区已经制造各种机床五千九百多台,装备了一百六十二个机械工厂。安徽省阜阳专区靠自己制造的一万一千多台土机床,装备起三十三个县级机械厂,已经生产八和十三立方公尺的高炉设备五十一套,一千多台鼓风机,一万六千多部水车,五百一十二万套滚珠轴承,保证了钢铁元帅升帐,支援了农业大跃进。
我国机械工业之所以在1958年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是由于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全党动手,贯彻执行了党的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政治挂了帅,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推广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办法。1959年机械工业的任务仍然是艰巨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在1959年对机械设备的要求很大,有关部门正在对生产任务进行妥善的安排,首先保证轧钢设备、采矿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站设备和机床的生产,同时对其他方面所必需的机械设备也予以合理地安排。1959年还必须改进机械设备制造和供应互不配套的现象,既要抓主要设备的生产,又要抓配套设备的生产,以便使用部门能够武装齐全地投入战斗,迅速发挥生产效果。全体机械工业职工正满怀信心地迎接这更大跃进的1959年。
新华社29日讯 1958年,我国有一百多个新建和扩建的大中型电站投入生产,开始向“钢铁元帅”和国民经济各部门输送强大的电流。这些电站新安装的发电设备容量共有一百八十万瓩,等于1957年全国增加的发电设备总容量的二点四倍;加上各地正在普遍发展的各类小型电站,1958年投入生产的发电设备总容量共达二百万瓩以上,等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新增发电设备容量的80%,比1949年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全部发电能力还多10%。在大批新设备投入生产的同时,目前全国还有一百七十多个大中型的水力发电站和火力发电站正在紧张施工,它们的设计能力共有二千六百多万瓩,相当于我国目前所有发电设备容量四倍。
1958年我国高速度发展电力工业的实践,进一步证明了用“两条腿走路”、全党全民办电是我国电力工业唯一正确的方针。这一方针首先在东北地区的电力建设上获得胜利。这个地区由于工业生产和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用电需要量急剧增长,加上1958年天旱,一部分水力发电站不能发挥作用,电源十分紧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东北各地除了加快大电站的建设以外,还动员了机关、学校、工厂、企业等都来办电。这样,仅仅几个月内,全区就办起了利用风、水、火、气,甚至烟道气流、工业废水、取暖设备等作为动力的小型土电站几千个,增加了发电能力三十万瓩左右。连同一部分陆续投入生产的大中型电站的设备能力计算在内,1958年东北全区新增发电能力九十万瓩以上。
除了东北地区以外,1958年华北、华东、西南、西北、华南、华中等地的电力工业也有很大发展。其中仅华北和华东两个地区,1958年就有三十五个大中型电站全部或部分投入生产,新增加的发电设备容量等于1957年原有设备容量的40%。在西北和西南等新工业地区,最近几个月来除了已有大批中小型电站开始发电,供给飞跃增长的地方工业用电需要以外,1958年开工新建的水力和火力发电站的规模也大大超过了过去任何一年。目前,仅是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正在施工的装机容量在一万瓩以上的电站就有三十多个。这些电站全部建成以后,总发电能力将比我国目前电力工业最发达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发电能力还大。西北区的兰州、玉门、西安、乌鲁木齐,以及过去从未有过现代化发电厂的西宁、宁夏等地也有十多个较大的电站在紧张施工,并已有六万多瓩的发电设备在今年投入生产。
1958年我国电力工业的建设成就,不但为发展国民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动力,也为1959年电力工业更大的跃进打下了基础。目前,我国建设电站的设计和施工速度都比过去加快了四分之三以上,平均每瓩的投资也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的电站减少了一半左右。许多发电能力在一百万瓩以上的大型水力或火力发电站,也都能自己设计和施工了。根据有关部门的初步计划,1959年我国电力建设的规模将更宏伟。全国将出现轰轰烈烈的全民办电运动,机械工业部门也正在调动一切力量,以期在明年生产更多的发电设备,支援电力工业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