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新年看喜剧影片“金铃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02
第4版()
专栏:

新年看喜剧影片“金铃传”
夏川
“金铃传”是一部比较好的作品。它以清新、健康的喜剧风格,精炼、风趣的群众语言,热情地歌颂了公社化之后的农村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看完之后,不论思想上或是艺术上,都能使人得到较大的满足。
影片作者用金铃贯串全片,是一个难得的、巧妙的构思。它显示了影片主人公满仓、兰英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的微妙变化,并且,透过这个有趣的恋爱故事,揭露和批判了那种认为干庄稼活没出息、一心想进城找工作,认为只有到城里才能“进步”的兰英的思想;尤其是揭露和批判了“光爱票子不爱人”的大金子的思想。从而使农村姑娘——当然,不止是农村姑娘,能够正确地辨认和选择个人的前进道路,能够看见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光明远景,能够安心农业劳动。
在艺术创作上,影片“金铃传”也有不少特点、不少可取之处的。
影片创作人是非常自然地处理了作品中两种不同的矛盾。一种是大金子和受大金子影响的兰英,各自基于不同的、却都是不纯正的动机,想到城里去“享福”的“好逸恶劳”的思想,与声势浩大的军官家属还乡生产,机关干部下放到农村劳动的新风尚、新气象、新思想的矛盾;另一种是由于兰英不安心农业劳动所引起的与满仓之间的爱情上的纠葛。作者把这两种矛盾交错扭结在一起,构成了愉快有趣的喜剧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喜剧现象的反映,毫不使人感到牵强虚假。有些情节处理得相当巧妙,例如把大金子安排在欢迎下放干部参加劳动锻炼的鞭炮声中,偷偷地走小路溜回来,在画面处理上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让观众强烈地感觉到大金子有愧见人的心理状态。还有让兰英在听了满仓的讲话,愤然离开会场回到家里之后,与大金子突然相见,更称得起匠心妙笔。大金子正害怕见人,兰英闯进家里看到自己一直羡慕的大金子如此狼狈的归来,更增加了自己的悔恨和委屈情绪。在这里没有用更多的笔墨,便让观众看到了兰英的心理变化,大金子不正是做了兰英的反面教员!
影片“金铃传”为我们塑造了一些真实动人,而又各具不同性格的、新农村中新人的艺术形象。满仓和兰英两个人物性格的冲突,写得比较真实可信不必说了;大金子和兰英这两个农村姑娘,不同的精神状态的刻划,分寸的掌握,最后思想问题的解决,同样得体。社主任的形象突破了一般陈旧的公式,他朴实、慈祥,有群众威望,一言一行,无不有声有色。羊官老九着笔不多,却充分表达了饱经事故、熟知生活甘苦的新农村中新农民乐观的思想感情。
语言的清新、通俗、丰富、形象,是影片“金铃传”艺术创作上一个很大的特色。不论是李平兄妹初见时的对白,还是羊官老九和张大妈的打趣,李大娘询问女儿的心事等等,都写得相当精采,相当富有生活气息。一般影片中大会上的讲话,以及个别谈心,解决思想问题,是很不容易讨好的,而影片作者却把刘主任在妇女会上的讲话,把刘主任和大金子、兰英两个姑娘的谈心,处理得既有风趣,又有说服力,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最后,影片“金铃传”演员在表演艺术上的成就是必须提说几句的。应该说,全片的演员都恰当地完成角色本身所规定的任务。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肖驰(饰兰英)、杨威(饰社主任)、杨静(饰大金子)、刘季云(饰羊官老九)、纯绵(饰满仓)等同志。
但是,“金铃传”仍然存在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缺点。影片更好地体现公社化之前,大跃进初期的人们的精神面貌还有些不足;对满仓这样一个正面人物还用力不够。对大金子的处理也有些过分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即令受了她“嘴馋腿懒”的母亲的不良影响,一见小刘就要这、要那,大街上嗑着瓜子,甚至到了急欲结婚不顾一切的程度,使人感到很不舒服,也不可信。兰英是那么可爱,那么纯真的姑娘,当她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后,一旦发现由于自己的错误思想,所造成的满仓的误会,而感到歉疚不安时,她是多么想请求满仓的宽恕,而满仓对兰英却还信不过,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影片所表现的却未免太不含蓄也过于简单了。
兰英给李平写信征求是否同意她和满仓“结婚”,和满仓看信之后,拿着大扫帚扫院子,张大妈追,满仓躲的细节,也都有相同的缺陷。
再是,大金子进城碰壁,和兰英回心转意这些主要矛盾大致解决之后,影片的节奏,远不如前半部那样紧凑,使人有一种拖沓、冗长之感。和主要冲突无关的东西多了一些,如刘主任和下放干部老高的戏;玉柱、素梅、秀蓉等人看热闹的戏更显得多了一些;兰英和满仓交换鸳鸯戏水的手绢,也有些画蛇添足。如果导演手狠一点,忍痛删剪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影片也许能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