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阅读
  • 0回复

“欧洲支付同盟”的瓦解及其原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03
第5版()
专栏:答读者

“欧洲支付同盟”的瓦解及其原因
编者按:在英、法、西德等国宣布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之后,“欧洲支付同盟”瓦解了。
读者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事件,向编辑部提出了很多问题,他们问这个成立已有八年多的机构究竟是怎样一种性质的组织,它产生的背景如何,为什么在它的参加国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之后它就突然宣告垮台呢?对于这些问题,答复如后:
“欧洲支付同盟”成立于1950年7月。它是在美国授意下由加入“马歇尔计划”的“欧洲经济合作局”十七个成员国所组成。它们是: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西德、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英国和土耳其。这个组织在行政系统上直接归“欧洲经济合作局”领导。形式上,它是一个类似清算银行的组织,设有一笔信贷基金,可以向发生贸易支付困难的会员国发放贷款。基金的一部分来自“马歇尔计划”的援款,绝大部分则由成员国按比例分担。这个组织的主要活动是逐月进行会员国之间贸易上的结算,统计出顺差(即国际贸易的盈余)和逆差(即国际贸易的亏欠),然后由会员国通过“欧洲支付同盟”来进行清算。每个会员国的顺差或逆差都分别规定有一定的限额(大致为它们各自在1949年同其他参加国贸易总额的15%)。如果发生逆差,而又在限额之内,则75%
(1955年以前为50%)需由逆差国家用黄金或美元偿付对方,其余25%(1955年以前为50%)可以暂不支付,由对方作为信用贷款加以保留。如果超过限额,则超出部分必须全部用黄金或美元偿付。
这样一套复杂办法是怎样产生的,它究竟是用来解决什么矛盾呢?
原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国家经济都濒临破产,币制普遍呈现不稳。为了争取国外市场、保护国内市场,它们都不得不实行严格的贸易和外汇限制,结果使彼此在扩展贸易上寸步难行,并使美国想打入西欧市场也极为困难。同时,更由于英镑在欧洲已不能自由兑换,欧洲又普遍缺乏黄金美元来进行多边贸易,于是又出现了西欧国家彼此在贸易上缺乏共同的国际流通手段的局面,造成了经济上的更大困难。当时在西欧大力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美国,为了乘机进一步控制这一地区的贸易,就利用西欧国家的困难,倡议由它提供一笔三亿五千万美元的基金来建立这样一个“欧洲支付同盟”的组织,以解决西欧国家间缺乏贸易支付手段的困难,并促进贸易的“自由化”,当时西欧国家为了避免过度依赖美援,并摆脱在贸易上所陷入的僵局,也乐意接受这一安排。因此“欧洲支付同盟”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矛盾重重的统一体:美国想用它来加强对西欧国家经济的控制,而西欧国家则想通过它来缓和彼此在贸易上的矛盾,并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在这种同床异梦、各有打算的情况下,“欧洲支付同盟”遂年复一年地继续存在下去。一方面,美国依靠这个机构控制了西欧国家的对外贸易和外汇支付,使它们很难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另一方面西欧国家通过这个机构也的确解决了它们在进行贸易上的一些困难。不过这个“同盟”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西欧国家之间争夺市场的矛盾。恰正相反,在“欧洲支付同盟”成立的第一年(1950年7月到1951年6月)这些国家就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市场的斗争。英、法在贸易战中最初取得了绝对优势,曾一度成为“同盟”中最大的贸易盈余国家。可是第二年
(1951年7月到1952年6月)它们就处于劣势地位,而为比利时、瑞典和意大利所超越。以后西德又超越比利时和瑞典而成为“同盟”中最大的贸易盈余国。在这种激烈斗争下,一些竞争能力弱的国家因一直出现贸易亏空,损失了大量黄金外汇,从而不得不违反这个“同盟”的“贸易自由化”规定,加强了进口限制。而贸易盈余国家则因必须按照规定向亏空国家不断提供信用贷款,也渐渐感到利益受到损失。因此“欧洲支付同盟”的离心力便日益增大。它的成员国以后就准备在条件成熟、经济力量许可实行货币自由兑换时逐步结束这个“同盟”。例如1955年1月,“欧洲经济合作局”部长理事会已讨论了西欧国家货币自由兑换问题。1955年8月它们又签订了“欧洲货币协定”,彼此约定,只要半数以上成员国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支付同盟”就行解散。可是同时它们也决定在大家力量不足时仍应保持这个“同盟”。
那末,这次英、法、西德等国家突然宣布实行货币自由兑换,这是否表明它们的力量已经充足了呢?事实完全不是这样。西欧国家除西德以外,大多数国家的外汇储备目前离能够实行自由兑换的条件还很远。英国至少要有五十亿到一百亿美元的黄金美元储备才能实行有限度的自由兑换,但是在这次宣布英镑实行有限度自由兑换时,它的外汇储备只有三十二亿美元。法国则更少得可怜,只有四到六亿美元。那么为什么它们要急于散伙去挺而走险呢?答案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笼罩下,西德和法国等六个国家建立西欧“共同市场”,但却拒绝英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已经对英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同法国、西德争夺市场,英国不得不孤注一掷,实行英镑自由兑换,发动贸易反攻。
但是,英国的这一举动并没有使法国低头,相反的,戴高乐政府在权衡利害之后,已经走上了英国所最害怕它走上的道路,这就是依靠西德和美国来挖英国的墙脚。目前法国不仅已和西德结成联盟,并且还从后者获得新的贷款,以稳定贬值后的法郎。
还在1958年6月初,西方国家的一些资产阶级报刊就担心经济危机会使西方的“国际经济合作机构走向解体”。而现在“欧洲支付同盟”的瓦解,正好说明了这一解体已经开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