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发动群众 与天争水 谈谈我国的人工降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03
第7版()
专栏:

发动群众 与天争水
谈谈我国的人工降雨
中央气象局观象台副台长 程纯枢
在谈人工降雨之前,首先要了解自然的雨(或雪)是怎样形成的。下雨先要有云。空气中只要有相当的水分,有上升的气流使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变冷,水气就会凝结成无数细小的水滴(云滴),构成云块。但水气凝结的时候需要有细微的尘埃或盐类等杂质做核心,这些杂质空气中一般并不缺乏。
云滴体积很小,数量很多,在不下雨的云里,它的直径约百分之一毫米左右。这样小的云滴很难掉出云外;即便掉出来,落得很慢,到不了地面,便蒸发掉了,不算雨。云滴必须有继续变大的条件,才能成雨。毛毛雨的直径大于十分之一毫米,最大的雨点直径大到五毫米。
细小的云滴变成雨点的过程有两种。一种是合并。云里作为凝结心的杂质大小不一,云各部分的温度有差别,云滴生成有迟早。因此同一块云里面云滴也大小不一样。较大的云滴落得快些,途中容易碰着较多的小云滴,并吞而增大。足够大的水滴一直落到地面还没有蒸发完,便是雨。
云滴增长的另一种过程是所谓冰晶过程。人们根据观测结果知道,云块里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温度比摄氏零度还低得多,但是,云滴还是水滴,不结成冰。甚至温度低到零下四十度时,还有一些这种“过冷却的”(冷却过度的)水滴存在。云温度在零度到负二十度之间的部分,往往是过冷却水滴而掺有冰晶。这两者的同时存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冰晶与水滴性质不同,同样多的水气,如果是在冰上的话,空气已经饱和;但是,如果在水面上的话,就没有达到饱和。所以,在同一块云里,冰晶比水滴增长得快,而且从水滴夺取水气以自肥。冰晶长大成雪花,许多雪花并成雪片,比较重的雪片在下落时经过零度以上的空气,溶化成水,就是雨。这是自然雨的一种最重要的形成过程。
有好多云不很高也不很薄,但是不下雨,这主要是因为云滴的增长受到了天气条件的限制,始终变不成雨滴。人工降雨的办法,就是促进有相当条件的云,使云滴迅速增大下雨。根据我们现在对自然雨生成过程的了解,人工降雨的途径是设法使过冷却的云里增加很多冰晶,作为云滴增长的基础。或者是引入大批的大水滴和凝结核。
用飞机在过冷却的云上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粒块,干冰下降时,附近的空气温度可以迅速降到零下四十度,使空中的水气结出亿万个微小的冰晶。有了这许多冰晶,过冷却云的云滴便有条件迅速增大,促进雨的形成。
另一种方法是把某些化学用剂(现在认为最好的一种是碘化银)用高温燃成烟,让风带到云里去。因为它的结晶结构与冰晶相似,也能促进云滴增大。它也只能用在较冷的云里。这些化学用剂也可以用气球带到近云的空中去燃烧,或者用飞机带着燃烧散布。山地多局部上升气流,尤其有利于这种作业。
第三种促进云滴合并的方法,是用飞机在云的适当部位喷射细水滴(按现有经验,其直径在二十分之一毫米左右好些);也可喷撒碾细了的盐粒,使云得到一批凝结核,以造成大粒的云滴。盐粉也可以用炮弹往云里送,或在山头上喷射。
云是活的、变的,有它的各种发展阶段。例如,我们播云促进云滴的增长,而气流的条件却正在促使云消亡。比较充分地掌握云四周空气运动的情况和变化,掌握云的物理性质,对于决定如何进行具体作业,是重要的。云的具体变化过程很复杂,目前我们在试验之前,往往还不能把这条件完全都掌握好,或多或少地限制了人工降雨的把握性,暂时还不能做一回下一回,希望下多少雨就下多少雨。
我国幅员广大,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大小不同的旱情。我们需要用各种方法与天争水。吉林去年用人工降雨的办法减轻旱灾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工降雨试验值得继续做,这是我们今后与旱灾作斗争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现在我国在这方面所做过的试验不很多,技术上还不很成熟,特别是对各地区各色各样的气候条件下如何造雨,还没有充分的经验。因此,更大规模地造雨,还需要进行周密的试验。所以,目前还不能够把人工造雨看成是解决干旱问题的最主要措施,不能因此而放松已有的许多防旱设施。
我国气候、地形多种多样,各地区各有它的天气特点,在人工降水试验上也有各种不同的特点和问题,决不是现有一些办法所能完全解决的,各地结合需要多试验,多想办法,发动群众来试验,大搞土办法,才能处处发展人工造雨,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人工降雨,目前有两件事要做。第一是找一些地区,投入更大的力量,扩大每次试验的面积。我国的旱情一般都不是个别县的问题,一旱就是一两个省,为了今后能够及时满足这样大地区的需要,必须以较大的面积作为试验的目标,研究作业技术,取得经验。
第二是迅速发展在地面上试验人工降雨的技术,并且发动群众来搞。我国广大的山区有很多有利的局部天气条件,群众搞起来,会有很多方法,从山区大大小小的云块里取下水来,为水利化增加一个水源,并给气象科学带来全新的内容。
目前,除了苏联在人工控制天气的试验研究上投入巨大力量以外,国外只有几个资本主义国家有试验,而且试验规模不大。他们没有迫切的为人民解决实际需要的推动力,试验大多拘泥于所谓科学问题,进展很慢。美国已有一些“商业造雨者”,初看起来好像他们的造雨已经达到很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其实,还是由需要者出钱做试验。美国试验人工降雨以来,由于资本家之间利害冲突多,已经出现了许多法律问题。果园资本家曾与农业资本家对讼。在美国,如果有一处出现洪水,受害的地方就会有人要求不相干的人工降雨者赔偿巨款,甚至还有人干脆要求禁止人工降雨。这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