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公社工业化的坦途——“四土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06
第2版()
专栏:

公社工业化的坦途——“四土化”
中共晋东南地委书记处书记 李先唐
中共晋东南地委领导全区人民开展了“四土化”(土机床化、土铁路化、土电机化、土机械化)运动,已经取得初步成绩。实践证明,“四土化”运动是群众性的技术革命运动,是逐步由土到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地实现公社工业化、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重要方法。
需要促进生产
需要促进生产。晋东南区的“四土化”运动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全面大跃进,1958年前半年,乡乡社社都办起了自己的工业;在全民炼钢铁运动中,又办起了许多钢铁厂。这些工业对改善农业的技术装备,对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这时候,农业上需要的技术装备也“水涨船高”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一来,原有乡社工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就显得大大落后,要求新的技术设备。因此,改善技术装备,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就成为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各个战线上最紧迫的群众要求了。
怎样才能得到这些技术装备呢?开头许多人都想伸手向国家要,向大工业要。但是,国家不能完全满足这样庞大的需要。后来,在党组织的教育下,群众就自己动手搞起来。群众大战了钢铁生产,取得了钢铁的丰收;他们创造了各种土设备,在改革工具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据统计局的统计,全区新创造的机具就有八十几万件。群众技术革命的花朵,真是万紫千红,光彩四射。地委看到这种情况,根据在钢铁大丰收之后,就要出现大搞机械化、大闹技术革命的必然性,和群众的要求,响亮地提出了“土机床化、土铁路化、土电机化和土机械化”的口号,作出了在全区开展“四土化”运动的决定。
“四土化”运动的普遍开展,给了地委很好的启示。这就是全面大跃进提高了人们的需要,带来了困难,但是,大跃进也为满足这种需要,为克服这种困难带来了办法,创造了条件。
两步并一步
目标是订下来了,但是,怎样去实现这个目标呢?是一条腿走路,还是两条腿走路?开初曾发生过争论。光看到万紫千红的群众运动的人,说是洋的靠不上,干脆土法上马创天下;一些光看到洋装备精密效率高的人,就说搞土的不是方向,还是洋的或半洋的好。这两种人的看法都带有片面性。因此,地委拒绝了这两种意见,订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条是大洋群的“洋腿”,这就是国营和县营工厂。地委要求国营机械厂用洋机器装备县营工厂,县营工厂用半洋机械和土机械武装公社和公社工业,这叫“母鸡下蛋”;再一条就是“三匠”的“土腿”。“三匠”就是铁匠、木匠和铜匠。把这“三匠”组织起来,一则可以仿制半洋机械,一则可以创造新机械和机具,这叫做“没鸡也下蛋”。把土法生产和洋法生产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有领导有骨干的真正的群众运动了,就能创造高速度。沁县这样做了,效果很好。从机械工业的基础来说,这个县并不如其它县,但由于“四土化”在全县形成了群众运动,发挥了“三匠”的作用,在一个月之内,就全县遍地响起了机器的声音。相反,有些基础较好的县,却落在沁县的后头,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真正重视“三匠”的作用,没有学会两条腿走路。
两条腿走路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锻炼群众,提高群众的技术。因为在没有机具的时候,需要去生产,一旦生产出来之后,掌握操作技术就成为主要的问题了。地委看到了这个必然性,在生产机具的同时,就注意了操作技术力量的培养,把生产机具的过程变成也是培养和训练技术人才的过程。这样两步并作一步走,就能把“四土化”中生产出来的机具,很快用到生产中去。
“一土”带“三土”
队伍组织好,就轮到放枪打仗了。这一仗如何才能打好呢?是分兵把口,芝麻西瓜一把抓,还是重点作战攻其一翼,像提葡萄那样,抓住把子一下全提起来呢?
地委在考虑这个问题时,认为两个葡萄把必须抓住,一个是“四土化”的“粮食”,一个是“消化”问题。
“四土化”的基础是钢铁的大丰收,钢铁是“四土化”运动的“粮食”。可是,既要保证国家钢铁计划的完成,又要大搞“四土化”,就显得钢铁不够用了。因此,为了把“四土化”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并坚持下去,就必须用“四土化”来促进钢铁的更大丰收,以便给“四土化”准备充足的“粮食”。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地委确定了优先装备矿山和制造冶金设备的原则,很快用机械武装了钢铁大军。在采矿方面实现了打眼用麻花钻,碎矿用上了粉碎机,土高炉上安了料钵料斗、鱼口和水柱测风器,还生产出矿山和冶金机械五千多部,把土高炉逐渐变成洋高炉,大大提高了产铁的数量、质量,在完成国家调铁任务的同时,满足了“四土化”运动的“粮食”供应。
有了钢铁还得有机器,这就是“消化”问题。当然,整个“四土化”运动,就是一个消化钢铁的运动,但消化钢铁,却必须通过机床,通过机械制造工业。这就是说,机床化是带动“四土化”的红线,抓住机床化这个把子,就能提起“四土化”的成串葡萄。因此,我们在生产了必要的冶金设备之后,就集中力量突击了土机床化。在机械工业中实行“母鸡下蛋,蛋又孵小鸡”的办法,这就是机械工业生产出土机床或半洋机床,公社就用这些土机床再生产土车床;对“三匠”则要求他们“没鸡也下蛋,下蛋就孵小鸡”。这样打滚加番,全区很快就生产出了一千六百二十四台土的和半洋的车床,平均每个公社就有十多台。
在一开始实行“一土带三土”的方针时,还有人思想不通,说什么“抓了一化,丢了三土”。但是没有多久,事实就驳倒了这种错误论调。大量的事实证明,着重抓土机床化,不但不是丢了“三土”,而是大大地带动了“三土”。全区一千几百台机床同时转动消化钢铁,一天中就能生产很多很多的土机械。据不完全的统计,十几天中,全区就生产出了各种土机械三十三万多件。全区的水库建设全面作到了半机械化,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半。在磨面碾米、食堂工具和交通运输方面,也程度不同地开始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大大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就可以看出,先用“四土化”武装工业,然后再由工业去装备农业,改善农村的技术设备,是一条多快好省的道路。
通向公社工业化的坦途
“四土化”不仅是渡过劳力紧张关的权宜之计,而是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低到高发展的,土中可以出洋。土机床化再向前发展,就可以逐步实现公社工业化;土机械化再向前发展,一去“土”,就是农村机械化;土电机化再向前发展普及,就是农村电气化;土铁路化再向前发展,和现代化的铁路联接起来,就是农村交通运输的现代化。这样解释对不对呢?我想是对的。山西日报在发表晋东南地委的“四土化”规划时说得好:
“四土化神通大,自力更生创天下。
化的劳力大解放,化的农村现代化。”(附图片)
晋城县合作五金厂试制成功小型矿石粉碎机,一天可粉碎矿石一万二千斤,粉碎块度可大可小。
阮 均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