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如何领导群众自发的 小型互助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09-25
第1版()
专栏:工作研究

  如何领导群众自发的
 小型互助组
志坚
今年太行不少地区发现群众生产中存在着若干自发的小型互助组,武安西湖村就有二十六个;磁县黄官营村有廿八个;在六专区这种互助组是普遍的。其他在一专区的高邑、三专区的壶关等县均有。高邑五百村(村名)有十四个,仓房村有二十多个。这种小型生产互助组的名称不一,有叫“插犋子”(即牲口插犋)、有叫“打拨活”,也有叫“拨工组”的。这些组多是根据各地农活需要组成,每组二三户至五六户不等。结合的基础都是对心思、合得来,亲戚本家弟兄在一起的也有。一部分是好牲口和好牲口、好劳力对好劳力互助,大多数是劳力多和劳力少、农具多和农具少、有牲口和无牲口、有技术和无技术、贫农和中农的互助。如高邑马留村老四和三黑的“插犋”,老四家是贫农,会织布,三黑家是中农,不会织布。两家在一起互助已经十多年了。又如五百村焦老对有二十亩地,一个劳力,王振有三十亩地也是一个劳力,王振有大车、水车、全套农具,大个骡子一头;老对只喂一个赖驴,两家在一起互助也是十余年了。这种互助多是没制度、没组长、开会少,有事抽空或在地里干活时就商量了。记工有的靠心记,也有用铜钱记的。如沙河五区大村老相组,每人拿二十个铜钱,每天按五晌计算,到一定时候算帐,谁的铜钱少谁就出工。
这些互助组大部分不欢迎干部领导,也有暗互助的。涉县有的区干部说:“咱去村领导生产,到地里见有互助,回村里问就没有了。”在南庄工作的区干部说:“见人家在开会,咱往跟前一走就散了。”这种互助组的形成,一方面是农民群众为了克服个体生产中若干困难;另方面是过去我们在生产领导上存在着形式主义作风,有的干部组织互助不是通过群众自觉自愿,而是强迫硬编,给群众订不合实际的生产计划,硬叫群众开不必要的会议,有劳力者无代价的照顾没劳力者,甚至把村上一些杂事都叫互助组去做。群众互助起来反倒不能多做活。他们要生产,不愿浪费时间,不愿吃亏,也不愿受拘束。今年强调反对了领导生产中的强迫命令和形式主义之后,群众就自发组织了灵活方便的小型互助组。
这事实说明群众对组织起来互助生产的要求是很迫切的,如果我们不深入调查研究,只是表象的看到群众对我们领导组织的互助热情不高,就认为群众不要求互助,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对待这种自发的小型互助的根本态度应该是肯定的。群众既然有选择生产方式与组织形式的自由,而这种小型互助又是今天大部群众所能接受的形式,那就不能把它看成封建的结合而加以反对和解散。相反,应加以爱护和帮助。并从现有的基础上逐渐把它提高。
对这些小型互助的具体领导,最好是先深入几个组,和他们生活劳动在一起(否则农民就不欢迎我们),彻底了解一下它的优点,也了解一下它的缺点。比方,互助不记工,有了意见当面不愿说,各人内心有自己的小算盘,久了会挽成疙瘩,影响团结,生产不上善于精确计划和安排省工,不能扩大范围,灵活调动做副业生产等。这样一方面发扬它的优点,如民主、公平等;一方面介绍一些别的较高级互助组的新经验、新办法,让他们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能克服自己某些缺点的部分,逐渐实行。但决不能因“领导”而耽误人家生产,也不能强制人家接受这样那样的新制度。完全要靠说服与好经验的示范,否则领导必然失败,被群众把我们关在门外,连互助本身都秘密起来。在一个组几个组取得了经验之后,好好总结一下,然后规定一般的方法,推广领导,普遍提出群众可能接受的新方向,新办法,提高与发展更合理、更有利益的互助。
与深入领导同时,我们应广泛宣传教育抚助政策——自愿等价。使群众都知道这是确实不变的原则。如果有的干部要强制群众采取这种那种生产方式,那就是不合法的。同时对过去领导中的不良作风进行广泛深入的检讨,对过去好的榜样和做法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彻底检查与解决过去一切旧作风下的遗留问题,使群众们都相信我党的互助政策。不如此,自发的互助组就一定会用各种方法拒绝我们领导,甚至再次垮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