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小园长”崔香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06
第6版()
专栏:

“小园长”崔香琴
谭中
十八岁的崔香琴,是河北省邢台县李马村幼儿园的教养员。人们都叫她“小园长”。她们的幼儿园是1955年建立的(当时是幼儿队),现在有一百一十个孩子,其中有全托三十五名。园内还有五名教养员,一名保育员。
她十五岁时刚小学毕业,农业社叫她到县里去受保育员训练。她想:自己还小咧,看不了孩子!她母亲更不愿意。可是她想到自己是个共青团员,怎能不听从分配呢?到县里听了报告,认识到看好孩子能解放出更多的妇女搞生产,能为祖国培养接班人,是很光荣的工作。
回村后,她就和崔秀琴、崔爱琴三人开始了工作。幼儿队成立的那天去了七、八个孩子,孩子们乍一离开妈妈,不是打闹,就是哭叫,三个人抱这个哄那个,急得满头大汗,还是哄不好,只得把孩子送回家去。第二天到了十几个,孩子一多更乱了,嗓子也喊哑了,顾了这个顾不上那个。一转眼,有个孩子掉进了茅坑,她们忙着给这孩子洗。接着一个叫中兴的孩子在石头上被挤下来,头上碰了个大疙瘩。这孩子的妈妈听说后马上找来,气冲冲地说:“你们怎么看的孩子呀!说你们干不了,怎么样?”崔香琴当时难过得想哭,回家连饭也吃不下。她妈妈又在一旁不断地嘟哝:“说不叫你干,小小的人偏偏愿意给人家看孩子。”秀琴、爱琴这时也有点灰心了。她的思想也很矛盾,“才这几个孩子,累得够受,还看不好,怎么干下去呢?”这时,党支部知道了,马上找她们谈话。支部书记向她说:啥工作都是“头三脚难踢”,只要有决心就能克服困难。她也想:“我们干有困难,让别人干不是同样有困难吗?团员能在困难面前让步吗?”想到这里,又有了信心。
她为了克服这个开头难,就到小学校里去向教师请教,又到书店买了本“怎样教育孩子”的小册子,用心地钻研学习。最初,孩子们认生不爱到幼儿队来。她们就想尽办法领孩子们玩,作藏猫、丢手帕、猫捉鼠等游戏;又从报刊找些材料编歌教孩子们唱。孩子们渐渐地对幼儿队发生了兴趣,哭闹的减少了,总算过了第一关,把孩子哄住了。但当时入队的孩子还是不多。为了消除群众怕幼儿队带不好孩子的顾虑,在一次社员大会上,她们领着孩子们到台上唱了两支歌,又跳了舞。孩子们唱着,小手比划着。跳舞时更是逗人爱。当时有的社员高兴地说:“过去光觉得姑娘们没带孩子的经验,没想到孩子才入幼儿队几天就学会了这些本事。”从那以后,孩子们入队的人数迅速增加。
她们在几年的实践中,懂得了孩子的心理,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通过具体事例启发诱导,多表扬,少批评。开始时,孩子们都不爱洗脸,一洗就哭,只有王惠巧最干净,于是她们就表扬惠巧,叫小朋友们向她学习。当最不爱洗脸的崔隋发也肯洗脸时,马上也表扬了他。又有意识地教孩子们唱:“小花猫来吃饭,吃完饭,洗洗脸,洗干净人喜欢,洗不干净人讨厌”。就这样,孩子们都愿洗脸洗手了。七岁的崔秋增是全村最出名的“小调皮”,打人骂人,谁也管不住。一听说他要入幼儿队,村里别的孩子的母亲都不同意,怕自己孩子受气。果然,崔秋增刚来幼儿园不到一天功夫,就打哭了三、四个小朋友。有一次又和别人打起来了,他自己也挨了打。崔香琴把他叫到一边问他打的疼不疼。他说:“疼!”崔香琴又问他“那你打别人,别人疼不疼呢?”崔秋增不说话了。她又叫他领着小朋友们玩,使他先管住自己。这样崔秋增逐渐转变好了。为了配合家长更好的进行教育,她们一有空就到孩子们的家里去串门,了解孩子们的情况。使孩子们不但在幼儿队里听话、爱劳动,回到家也听大人的话、主动帮助妈妈干活。发现有的孩子说谎话,就耐心进行教育,使小朋友们知道说谎的坏处。
实现人民公社化不久,幼儿园又增加全托业务。她和村妇联主任、教养员们兴奋地连续苦战几昼夜,修房、刷墙,为孩子们准备床铺。幼儿园发展了,教养员也增多了。新来的教养员开头情绪还高,可是没几天,嫌脏、怕累的思想都来了。有的说看孩子太腻歪,不如下地生产来的痛快,想不干了。有的见孩子流鼻涕就不耐烦地说:“给你点纸自己擦擦”。有时孩子自己溜回家了也不知道,反埋怨孩子不好带。她就组织大家讨论、找原因。经过反复讨论,大家都承认是因自己未尽到责任。她把党教育自己的话,以及本身的体会介绍给她们。告诉她们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又用幼儿队由小到大,步步发展的远景来鼓励她们。现在她们都干劲十足,工作中都是争先干,钻研业务的热情也很高。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使她们感到极大的愉快。她们几个人凑到一起时常说:“只要需要,我们一辈子也不离开孩子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