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大红门里看轧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07
第2版()
专栏:

大红门里看轧钢
本报记者 张慧贤
6月里,在北京南苑大红门西南角的一大片空地上,矗立着三间满装着农药的仓库,人们还能从周围的芦苇丛中听到青蛙的叫声。进入10月,这里却出现了一个成天轰轰隆隆、铿铿锵锵的轧钢厂,三间仓库变成了生产方钢、圆钢、扁钢、螺纹钢、薄板、矽钢片……的车间。这就是能年产好几万吨钢材的大红门轧钢厂。
为什么这个厂只用了一万零八元,三个月就建成了呢?
曾经在延安当过汽车修理工人的厂长卞心福对记者说:“把钢轧成钢材总是人干的。世界上没有钢材之前,谁也不会轧钢。我们就用这样的雄心,冲破了重重困难,因陋就简地把轧钢厂建设起来。现在钢材产量和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当卞心福领着一百多个手工业工人筹建轧钢厂的时候,曾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和嘲笑。有的说:“算了吧,凭你们这些敲打剪刀的能办轧钢厂!”有的说:“你们想轧钢,见过轧钢没有?”有的人甚至指着自己的脑袋打赌:“你们能把工厂建起来,就割我的头……”
在困难面前,筹建工厂的职工们并没有动摇,党支部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情况,研究了面临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决定抓紧解决设备、建设厂房和培训技术力量的三大关键问题。
一场紧张的战斗开始了。有的工人从仓库里把农药搬走,有的到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找来了一台没有人要的破轧钢机,有的就开工建设加热炉。与此同时,卞心福经过上级批准,邀请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乔德振工程师到沈阳、鞍山、大连、旅顺、上海和天津等地找别人不用的旧轧钢机部件,抚顺重型机器厂给了一台旧的轧钢机架,苏家屯有色金属加工厂给了十八个轧辊和一副轧机匡子………这样,一个年产十几万吨钢材所需要的设备大体上配齐了。
大红门轧钢厂的建设工程又遇到了新的波折。一些人认为这里的地质情况太坏,砖木结构做仓库还可以,要轧钢,应该盖新厂房。职工们经过实事求是的分析。他们说:怕失火,加热炉可以建在车间外边;土质坏可以用好土垫。这样,建设速度是大大加快了。
为了加快建厂速度,全厂职工组织了很多突击队。卞心福同工人们一起打地基,埋电缆,那里困难多,他就赶到那里。一天晚上,大家正在打地基,忽然遇到了流沙,如果休息,流沙就会很快填满挖好的地基。在这紧张的时刻,厂长和工人们立刻决定战胜流沙,决定用混合土垫好地基。在建厂最紧张的时候,厂长和工人全睡在车间和办公室里,谁也不肯回家。就这样,他们在一个月内就把三个仓库改成了车间,砌好了六个加热炉,安装好了全部电器设备。
三十多个年轻的手工业工人,在太原、天津等地的轧钢厂里勤学苦练,只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学会了一年才能学会的轧钢技术。青年团员于钦明等到太原钢厂轧钢车间学习的时候,正是炎热的夏天。轧钢车间工人都工作半小时休息半小时,可是于钦明等人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拉铁、轧钢后面手、前面手和把闸的技术。轧钢机下边油泥满了,他们就跳到沟里往外掏油泥,自己完全变成了泥人。太原钢厂轧钢车间老工人们看到北京来的小伙子这样刻苦地学习,感动地写了一张
“真不亏是毛主席身边的工人”的大字报,表示要用最短的时间教会他们的决心。在太原钢厂老工人热情的帮助下,他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轧钢了。
8月17日,大红门轧钢厂的第一片矽钢片轧制出来了,车间立刻沸腾起来,工人们和领导干部互相祝贺。不久,方钢、圆钢、扁钢、螺纹钢等也生产出来了。可是拼凑起来的轧钢机,性能很难掌握,轧辊常坏,钢材产量也不高。卞心福同技术员张乃良又第二次出征,到六个地区二十一个工厂学习轧钢技术和先进经验,结果找到了轧辊坏的原因。他们回厂以后,立刻发动群众开展技术革命,安好了道轨和滑车,作了反围盘和切头机等,使体力劳动大大减轻,钢材产量也提高了。(附图片)
大红门轧钢厂的工人正在轧制扁钢 本报记者 安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