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阅读
  • 0回复

郑国的商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09
第8版()
专栏:读书札记

郑国的商人
刘勉之
春秋时代郑国的商人最活跃。左传里曾有记载。最有名是弦高犒师的故事。秦兵偷袭郑国,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商人弦高到周去作生意,路上碰到敌兵,弦高急中生智,用十二条牛劳军。秦军以为郑国有备,只好灭滑而还(僖公三十三年)。其次是晋国荀罃被楚国俘虏,郑国的贾人打算把他夹带在贩运的绵衣中偷运出境。准备好了,楚国却释放荀罃回国。后来郑贾人到晋国作买卖,荀罃很感激他,十分款待。郑贾人过意不去,转到齐国作买卖去了(成公三年)。从这两个故事看来,郑国商人北到周,南到楚,西到晋,东到齐。不但到处作生意,看来气派还很大,一个假冒他的国家慰劳敌军,一个帮助晋国将领逃亡,都不是作小买卖的人所能干的。
还有,商人这一行业似乎还被社会所尊重,有人取作名字,齐国一个贵族就名叫商人(文公三年)。至少地位在皂隶之上,排列的顺序是庶人、工、商、皂隶、牧、圉(襄公十四年)。当然,排列的地位在庶人、工之下,看来贵族是不屑于干这一行的。他们在社会上起互通有无的作用,所以有“同恶相求,如市贾焉”的话(昭公十三年韩宣子语)。
为什么郑国的商人最活跃呢?第一是郑国的地理位置适中,郑国位于济、洛、河、颍四水之间,以今河南新郑为首邑,水陆交通便利,为南北必经的要道。郑的商人如前所说,足迹遍及齐周楚晋。虽然在军事、政治上郑介于齐、晋、楚几大国之间,齐楚、晋楚争霸,都要先打郑国,长期间两面挨打,是霸国必争之地,但在经济上却大占便宜,郑的商人转运各国商品,在当时国际上很吃得开,郑国也得到好处。第二是人的因素,这就牵涉到商人这一名词的由来了。左传昭公十六年纪载了一段极有意义的故事:
晋国韩起(宣子)到郑国聘问。他有一对玉环,其中一个在郑国商人手上。想拼齐一对,和郑的国君商量。郑国执政子产不答应,说:“这不是官府的东西,情况不了解。”
韩起只好向商人去买,已经成交了。商人说:“还得告诉一下政府。”
韩起再和子产商量。子产说:“从前我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是从周来的。肩并肩地劳作,斩除蓬蒿藜藋,共同开发这个地方,建立城市,共处得很好。还立了盟誓,世代相守,一直到今天。誓约说:‘你不要造反,我也不强买,也不取讨和抢劫你的东西。你发了财,有利市宝贿,我也不干预。’现在你是为友好来访问的,可是却要敝邑强夺商人的货物,这不是明教我们破坏盟誓吗?怕不大好。我想你得了环,却失了诸侯,一定不干。”
第三是商品生产的发达,看来当时的社会生产状况,已经突破了地区性的自足自给的经济情况了。只有在商品生产超过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才会有大规模的地区间的广泛交换的可能。从左传的记载看,虽然只提到郑、晋、齐、周、楚之间的商品交换,但是,事实上决不只这些地区,是可以想见的。虽然只提到郑国商人的多地区的商品交换,但是,也可以肯定,别国的商人,也是在同样情况下,在进行多地区间的商品交换的。这两个故事说明:第一,郑的商人是和郑的开国国君一起从周来的,共同开发了郑国。第二,郑国国君和商人订了盟誓,内容是商人保证不造反,支持郑君,郑国呢,保护商业,一条条规定了明确保护办法。由此可见,除了农业以外,郑国从开国以来,就一直依靠商人,发展商业,取得国内和国际商品交换的利益的。也可以看出,在春秋时代,虽然郑国所受战争的祸害最多最大最久,却终能勉强站住,一直到三家分晋以后才为韩所灭的道理。第三是春秋时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情况。虽然,在长期间各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但是,并没有妨碍各国间商人的商品交换活动。从这些情况中,也可看出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