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青春似烈火,炼钢又炼人——钢铁战线上归来的首都学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0
第6版()
专栏:

青春似烈火,炼钢又炼人
——钢铁战线上归来的首都学生
本报记者 启瑞、继功、傅军
首都五千多名学生最近陆续从钢铁战线凯歌归来了。三个月来,他们奔赴祖国大江南北的十六个省市,在为钢而战中,同劳动人民一起写下了这样激情的诗句:
胸前炉火暖,
背后风吹寒,
青春似烈火,
炼钢又炼人。
去年12月25日下午,北京大学从广西归来的学生,将他们亲手用铁炼铸成的“党的教育方针万岁!”以及用各种矿石镶成的“祖国”立体字模型,献给了学校党委。在这批学生中,有一百二十七人获得了当地领导机关的嘉奖和表扬。人们谈论着自己的一个伙伴“火线入党”的故事:广西百色县委为了使几万名民工及时赶到龙川支援炼钢,决定在一条三十公尺宽的河面上搭桥。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学生韦全贵、王兴华和许多民工们一起参加了建桥的战斗。当他们在岸上把桥架作成以后已经是晚间十点多钟了,接着就要到水里去架桥,天冷风寒,人们穿着棉袄还直打哆嗦,“下水,不下水?”这个念头在大伙脑海里折腾着。韦全贵从小生长在北方,又不习水性,但转瞬间他记起了周总理在他们临行时的嘱咐:“……这个光荣的任务,对你们来说同时也是一个最好的锻炼机会……”这时韦全贵浑身充满着力量,就第一个脱下棉衣,纵身跳到水里,紧跟着许多人也扑通、扑通下水了。河水从山谷里直泻而下,人们被逼得喘不过气来,用来拉住桥架的钢丝绳也被冲断了。这个地方很难把桥架住,他们托着桥架,游到一百公尺远的下游,一夜苦战,终于把桥搭成了。韦全贵,这个贫农的儿子,在炼钢运动中几次得到模范称号,12月17日,中共百色县委就根据他的申请接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宁夏回族自治区惠农县的石嘴山,是个出铁矿的地方,当地用人工背矿,每天每人只能背四五百公斤,效率低,又容易出事故。县委就把提高运输效率的光荣任务交给了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桂中岳、龚树人等学生。他们经过考察,发现石嘴山的山顶到山腰,可以利用自然条件,铺成一条石槽,使矿石顺石槽滑到山腰,但从山腰到料场有三百六十公尺距离,坡度大,山区又没有材料,只有一批很短的废钢筋,很难架空线运输。这时,学生们想起党的教导:走群众路线,和工农群众商量,什么事都比较好办。
在分头访问工人以后,窍门终于找到了。工人告诉他们将短钢筋两端打扁,穿孔,然后用铆钉把两根钢筋接起来,接头外面再用土法铜焊。学生们真是像得到了什么宝贝一样。他们在学校里也曾学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但没有密切结合实际,想不到这项技术革新就在工人们的协助下胜利地实现了。
十月间,当北京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塞外已经是冰封雪飘了。学生们在荒郊野村搞化学分析,克服了很多困难。当地严重缺水,常常连洗脸、洗饭碗的水也没有,北京石油学院的学生就利用雪水做成了蒸馏水。他们还用供销社的废木箱做成试管架,开办训练班没有黑板,就解下包行李的油布,涂上黑汁就当作活动黑板。夜深了当他们稍有倦意的时候,远眺黑山周围星罗棋布的土高炉群映红了半边天空,朔风起处,传来了老乡们欢乐的歌声:“天上银河星无穷,黑山灯光万点红,熊熊炉火腾空起,永叫冬神杀威风……”学生们立刻又精神振奋起来。在海拔三千公尺的太子山上,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的学生们同顽石危峦搏斗着,当他们几次找矿、化验分析失败,要退缩时,想到这里自治州的州党委书记、县委书记同群众一起战斗在炉旁;想到当地的爆破员重伤依然不肯下火线……迎着北风,发出誓言:“石头再硬硬不过我们的决心,山再高,高不过我们的脚跟,千难万难,难不住青年野战队员”。这些学生们终于战胜了困难,全队共进行了九千多次分析,帮助当地培养了七百多名化验人员,编写了三十五份教材,举办了各种展览会。
在为钢而战的三个月中,使首都学生们在知识分子工农化的道路上迈开了一步,正如中共惠龙县委给北京钢铁学院学生们的锦旗上写的:
踏破贺兰山,
同苦又共甘,
炼铁是好汉,
再红更深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