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宝泉人民公社贯彻工农业并举方针 突破五道难关办起六百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1
第2版()
专栏:

宝泉人民公社贯彻工农业并举方针
突破五道难关办起六百工厂
据新华社哈尔滨10日电 黑龙江省依安县宝泉人民公社贯彻工农业并举的方针,使公社面貌起了很大变化。
依安县宝泉人民公社,过去是一个纯农业区,只有一个铁木手工业社和一个成衣铺,二十一个手工业者。自从建立人民公社和贯彻了工农业并举的方针之后,仅三个月的工夫,全社办起大小工厂六百零九个,其中有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机械制造修配厂、铁工厂、水泥厂、三钾厂、草炭炼油厂等五百零二个,还有为社员生活服务的粮食和食品加工厂、被服厂、制鞋厂、针织厂等共一百零七个。
这些工厂的诞生,使宝泉公社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往年,这个地方就连配个螺丝钉都得到四十五里以外的县城去买,农业机械发生故障时,更需要进城才能修理,既误工又费钱。自从1958年秋天建立起机械制造修配厂,不仅承担了公社的三台拖拉机大、中修任务;还承担了县的中心人民公社三台拖拉机大、中修任务;制造了翻地、水利工程使用的七百台绳索牵引机、洋镐、铁锹、车轴等二千四百多件,修理大小农具一千多件;同时还生产了许多生活日用品。公社的食品工厂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就生产出糖稀、糕点、白酒、淀粉等二十五万一千斤,为扩大再生产积累了不少资金。由于制米、铡草、饲料粉碎、磨面的机械化,还节省了一万五千个人工和二十八万五千个马工。
这个公社由于工业的发展,现在有五百三十一人(占全社男女劳力5%)走向了工业生产;有九百一十九人亦工亦农(农忙搞农业,农闲搞工业),占劳动力的9.5%。这些人经过边学边做,现在大部分都熟悉了本行的工业生产。
宝泉人民公社社办工业的成绩,是在党委的领导下,依靠群众克服了厂房、设备、技术、劳力、原料等五个方面的困难以后获得的。首先,公社没修俱乐部和新办公室,只是盖了一个六百四十平方公尺的厂房。这样还满足不了要求,公社领导上又和群众商量。经过召开各种座谈会和宣传教育,群众自动调剂了一些可以调剂出来的房子作厂房。
其次,在解决设备问题上,先办了一个设备比较完善的机械制造修配厂。其中有洋车床二台,土车床二台,木旋床一台,还有丝锥、板牙、摇钻等工具。除此之外,其它工厂的设备绝大部分都是群众用自力更生的办法解决的。
第三,在解决人材问题上,这个社采取了“找、学、带、钻”的方法。经过选拔和群众自觉地报名,找到各方面人材一百三十人,其中有转业的汽车司机、坦克手,也有铁工、木工、鞋匠,还有修理钟表和刻字的工人。社领导上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做为办工业的骨干。另外还派人出去学习技术,或请进来一些内行的人传授技术。
第四,在解决劳力问题上,采取了统一安排的方法,笨重的劳动或强度高的活,如挖草炭等,都是钻农业空子(农闲)搞小段突击;较轻便又比较分散的活,就组织妇女、小学生和老年人去做;生产技术复杂的,由高小毕业生、初中毕业生和年青力壮的小伙子去做。
第五,关于原料问题,社领导上根据本社有许多废钢铁的情况,发动社员们开展了挖掘废铁的群众性运动,仅几天之内,社员们就挖掘出废钢铁五十六吨。首先解决了钢铁原料不足的困难,其次是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农副产品作原料,如冻土豆、冻角瓜等。社里建立了淀粉厂、糖厂等五十四处,都是利用这些原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