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两手并举 工农业双双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2
第2版()
专栏:

两手并举 工农业双双丰收
中共山东省高唐县委员会第一书记 曹子丹
高唐县委贯彻党中央一手抓农业,一手抓工业的精神,于人民公社成立前后掀起了两次大办工业高潮。第一次工业高潮是从去年5月开始的,当时正处于夏季抗旱三保
(保收、保种、保苗)运动,农活十分紧张的季节。在运动中,突出的暴露了劳畜力不足、肥料缺乏、工具落后(特别是运输工具)等问题,影响着运动前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建起了铁、木业、肥料、饲料、粮食加工、缝纫等三十六个项目,一百三十七个联合工厂。入秋以来,随着公社化的实现,又为工业提出了新的课题。这主要是:农业大丰收,比过去多一倍到几倍的农产品需要加工处理,广大社员提高生活的要求更加迫切,当前的全民性的炼钢和深耕、秋种、水利建设都很紧迫,劳力越来越显得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于10月15日又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建设高潮,扩建了机械、木业、被服等厂子六十二处,新建了造纸、纺织、酒精、制糖、榨油、肥料、食品、棉花加工等厂子一百一十九处。这些工厂的建立,直接支援了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同时也促进了公社工业大发展。
由于社办工业是个新的问题,因此,在大办工业的开始,以及进入建设阶段以后,曾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右倾保守思想。大办工业的过程就是贯彻党的总路线,和右倾保守思想作斗争的过程。特别是人民公社化后,这个斗争更显得尖锐突出。这些思想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些人不了解人民公社的性质和人民公社又大又公的特点,他们仍坚持“农民就得以农业为主”的主张,说什么人民公社就是单纯的农业生产的组织。(二)部分群众和少数公社领导干部认为工业和农业有矛盾,搞工业就会影响农业。这种论调到秋天深翻地、秋收农忙季节更为突出。他们叫喊:再抽人到工厂,就采取“关闸”“顶回去”的手段。(三)在贯彻执行小土群方针上,有一部分技术干部迷信洋法,盲目追求形式,提出“没有动力机械不办,没有漂亮的厂房不办,没有工程师、专家不办”。照他们的说法是,条件不具备,不能大办工业。(四)也有一部分人眼光狭隘,看不到公社工业的前途,墨守成规,主张公社办工业愈小愈好,把小土群看成是手工业的集汇,要求公社搞工业在秋后农闲时去搞,搞好了农业再搞工业,慢慢的来。针对上述思想问题,县委认真地全面地作了分析,一致认为:这些思想实质上是对党的工农业并举的方针认识不足,是对以小为主,中小结合,先小后大,以土为主,土洋结合,先土后洋,由低到高的方针的误解。
他们和铁拐李一样,只会用一条腿走路,不习惯于用两条腿走路。按照他们的逻辑,就是公社不要办工业,也不能办工业。县委分析了大办县社工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指示,执行工农业同时并举和小土群的方针,并在全党和全体人民中进行了大辩论。辩论的主要题目是:(一)县社为什么必须大办工业?(二)工农业的正确关系是什么?(三)我们能不能办工业?(四)办工业采取什么方针?依靠谁来办工业?办哪些工业?等等。在辩论中,我们采取了“讲道理、算细账、话前景”的方法,自上而下地进行宣传发动,自下而上地组织鸣放辩论,利用大会、小会、田间休息、工地、车间、饭前饭后等场合开展了争辩,全县张贴大字报六万四千余张,向右倾保守主义者进行了猛攻,并组织了万人的宣传大军利用各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地进行了发展工业给农民带来好处的教育,受教育的人数达三十余万人之多。通过宣传,掀起了学先进、破保守、比创造、比发明的竞赛运动。
其次,大办工业的实践,证明了工业、农业相互促进的作用。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了需要什么办什么,有什么办什么的原则,特别是在农业抗旱“三保”运动中,在工业战线上,进行了全面突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县赶制提水工具一万五千六百五十件,战胜了三百天无透雨的大旱,夺得了空前大丰收。农业大跃进带动了工业的大发展,工业的大发展反过来又大大地支持了农业的跃进。一年来的事实证明,工业发展已经在生产、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等方面显示了巨大作用。
在全党全民思想统一以后,为了保证以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全面跃进,县委强调了以工农业生产为中心全面安排各项工作,从县到社统一组织了工业和农业两支队伍划分两条战线。并通过“四同”“双管”的领导方法把工农业生产紧紧结合在一起。“四同”是:研究安排农业的同时作好工业生产的安排;检查农业生产的同时检查工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好坏;评比农业生产的同时评比工业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成绩;总结农业生产的同时总结工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经验。“双管”是:既抓农业又抓工业,县委的农业基点又是工业基点。把工农业生产紧紧拧成一股绳,一个内容两个运动,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例如农业生产上的抗旱播种运动又是工业战线上的大搞提水工具的生产运动,农业生产上的送肥运动又是工业生产战线上的“三化”运动(即轴承化、车子化、木质轨道化)。农业生产上的深翻播种运动又是工业生产上的赶制深翻密植工业的生产运动。如此等等,每个生产环节,农业都为工业出题目,工业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定任务,定措施。这样做的结果,使管工业的干部感觉到离开农业就失去了生产方向,管农业的干部感到没有工业,任务的完成就没有保证。
党中央指示我们要在工业战线上大搞群众运动,这一方针是十分正确的,办工业依靠少数技术人员,还是依靠群众这也是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
高唐县在大办工业的过程中,曾有一些人反对大搞群众运动,他们认为搞农业还可以,搞工业则行不通,说什么农民在工业上是外行,是“土包子”不懂科学,因而发动群众没用处,在工作中,他们总想单纯的依靠行政命令,强迫群众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办事,他们既看不到群众中的无穷智慧和巨大力量,又不懂得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不依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事业就不可能取得高速度的发展。因此,在全民大搞工业的运动中,县委始终坚持了群众路线同集中领导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党的坚强领导,实行政治挂帅,严格批判了那种不相信群众和脱离群众的思想作风,发动群众讨论制订规划,组织群众献策献计,解决办工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深入发动群众的结果,群众积极主动的去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支援和参与工业建设。他们提出了“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工厂自己建”的口号。并掀起了“三献”运动(即献人才、物料、办法)。据统计,群众共推荐各种技术人才一千九百余名,献出铜、铁、砖、瓦、木材等物料达六十四种,还有资金三百余万元,保证全县在自力更生的原则下超额完成了建厂计划。
一年来,在大办工业的过程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建设的胜利也是群众路线的胜利。
办工业的目的在于生产工业产品,因此,工厂建起来之后,我们就紧紧抓住了加强生产管理(包括计划、定额、财务),强调经济核算,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建立健全了党团组织,和生活各项制度。如技术研究和学习组织、劳动制度和财会制度等。实行“两厂一站”(即公社联合总厂、耕区办分厂和生产队办联合加工站)以后,就有条件迅速地把生产纳入了正规。
在党中央和省地委的领导下,高唐县一年来县、社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日益增长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与党中央和省地委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特别是机械工业和化工工业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我们根据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了在巩固现有工业的同时,1959年要大办机械工业,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服务;大搞水利、风力、沼气、废气和火力发电,开展全民办电运动,以适应工农业大发展带来的用电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大搞化工化肥工业,保证农业大丰收。并组织运输工作大跃进,彻底实现运输工具滚珠轴承化、车子化。同时还要发展商品生产,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增加公社收入。(附图片)
鲁伟人民公社的制糖厂,虽然只有两排大锅,但是每天能产几百斤质量很好的食糖。 新华社记者 孙静摄
鲁伟人民公社的酱菜厂 新华社记者 孙 静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