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江淮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3
第2版()
专栏:

江淮行
本报记者 汤天真 陈崇发
去年12月中旬,我们访问了淮南铁路沿线和长江南岸正在形成的几个钢铁基地。
我们从合肥出发,先后访问了淮南铁路沿线的蚌埠市和淮南市,然后跨过长江,到芜湖、马鞍山和繁昌等地进行了访问。一路之上,到处炉火熊熊,铁水奔流,铁路沿线和长江南岸,宛如两条长长的钢铁巨龙。三个月以前,我们曾在沿线采访过,那时候除了小土炉在生产外,许多小洋炉才开始建设。如今情形大变,小土炉已经让位给“小洋群”了。
第一座小洋高炉
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合肥市西门外的中共安徽省委办的钢铁厂。穿过炉群,我们向一号高炉走去。就是这座十三立方公尺的小洋高炉,第一个在全省点燃了兴建小洋高炉之火,为全省小洋高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树立了榜样。当我们走近炉旁时,铁水正从炉口向外倾泄。那红红的铁水,瞬时就把炉前铸床灌得满满的。这座小高炉投入生产的初期,由于工人操作技术不熟练,出铁量低。后来,随着工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三班工人加强了协作,产量就不断地上升。去年10月份还连续二十九天高产,最高日产量达到二十一吨多。合肥市冶金工业指挥部曾经奖给这座炉子“高产卫星”旗。
这个钢铁厂是省委用党费建设起来的钢铁试验田。现在,已经建成十三立方公尺至二十八立方公尺的小洋高炉二十座,小炼钢转炉十四个。我们记得,当一号高炉正在建设和刚投入生产的时候,每天都有大批人从全省各地赶来“取经”。现在,全省八立方公尺以上的小洋高炉,已经建成和正在施工的共有一千一百多座。
“小洋群”
我们在合肥市西门外的钢铁基地上走来走去,不觉夜幕降临了。黑夜,钢铁基地光彩辉煌。那红红的铁水和无数的电灯,清晰地钩画出钢铁基地的庞大轮廓。
我们站在这里的一块高地上,前后左右都被密密麻麻的高炉群包围着。鼓风机发出的强大的声浪,冲破了黑夜的沉静。这里除了有省委的钢铁厂以外,还有省工交部门、政法部门和合肥市委以及市直属机关办的钢铁厂,共有高炉约八十座。
这里的情景,是淮南铁路沿线许多钢铁基地的缩影。我们以后在蚌埠、淮南、芜湖采访时,都看到了这种规模的“小洋群”。现在,这几个市一般都有三、四个群,一个群就是一个钢铁厂。每一群一般是二、三十座高炉,我们在淮南看到的一群是六十二座,蚌埠有一群是五十二座。炉的容积,全都是八至二十八立方公尺。
不过,马鞍山钢铁公司的情景就不同了。除了去年新建的一些小洋高炉以外,这里主要的是七十二立方公尺至七百五十立方公尺的现代化的中型高炉。全民大办钢铁工业以来,马鞍山钢铁公司也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去年建成投入生产的中型高炉有五座,正在建设的中型高炉有七座。我们看到这一排排现代化的中型高炉,就想到了淮南铁路沿线和长江南岸许多钢铁基地的未来。
谈到小洋高炉的好处,沿途许多同志都称赞不已。就以芜湖市为例吧。芜湖市委工业交通部长王克同志告诉我们,这个市八立方公尺的小洋高炉,日产量都在九吨以上,出铁比小土炉正常;炼出的铁都是一、二等的灰口铁;土炉每炼一吨铁需要三、四吨焦炭,而小洋高炉有一吨半焦就可以炼一吨铁;炼一吨铁所需要的劳力,土炉是七十四人至一百四十七人,小洋炉只要二十多个人。小洋高炉又比建设大洋高炉投资少,建设时间短。每座小洋炉只要八万元上下,十天到半个月就可以建成。这些小洋高炉成了群,不仅能够统一使用水、电,节省干部力量,更重要的是为今后发展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创造了条件。大家都认为:在目前国家急需钢铁的情况下,建设这种小洋高炉是符合“多、快、好、省”方针的。
在煤矿区
从淮南铁路上的水家湖车站下车,转乘到淮南市的列车,不用半个小时,就进入淮南矿区了。特别引我们注目的,是在那些高大的矿井架间,出现了一排排的高炉烟囱。在矿区的铁路线上,火车日夜不停地奔驰着,满载煤和焦炭而去,又满载矿石而归。
这种新出现的情景,标志着淮南市的工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这里不仅生产煤,而且生产钢铁了。我们到达时,全市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八立方公尺以上的小洋高炉有一百五十七座。一个大规模的钢铁厂,也在加紧施工。淮南市的负责同志对我们说:在这里建设钢铁厂,可以就地使用煤炭,而且运出一车煤就能运回一车矿石,火车来回都不空跑。
夜晚,整个矿区像火的海洋。来自全省各地的三万多炼焦大军,正在大搞土法炼焦。迎着一片闪闪的火光走去,我们来到了一个最大的炼焦场地。在这大约一千亩地的炼焦场地上,一百六十三座焦窑同时吐出熊熊的火苗。现在,淮南市每天能出六千多吨焦,除本市用一部分外,大部分供应马鞍山等地的需要。就煤炼焦,可以节省很大的运输力量,运出一吨焦,就等于运出两吨煤。
“保证钢铁元帅有充足的粮食”这一口号,鼓舞淮南煤矿的职工们发挥了冲天的干劲。他们提前三十七天完成了全年产煤计划,平均日产量,比1957年提高了60%多。
富饶的矿石供应地
现在,我们又置身在高入云层的白马山矿石场上了。在这里,满山都是开矿的人群,开山机不停地响着,往山下运矿石的汽车来往奔驰。突然,在我们附近的一个山头上响起了轰轰的爆破声,接着是硝烟弥漫,巨石翻滚。一位老工人高兴地告诉我们,这是不久以前试验成功的“深眼扩孔爆破法”。它的威力可真大,一炮就能炸下几千吨,甚至一万二千多吨矿石。
白马山矿场,是繁昌县五大矿场之一。繁昌县离芜湖市不过四十多公里,交通比较方便,是长江南岸和淮南铁路沿线许多钢铁基地的矿石供应地。在这个县的崇山峻岭里,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目前正在开采的就有五十二个山头。矿石的含铁量,都在50%以上。全县在去年12月12日,就超额完成了一百零一万七千多吨矿石的全年生产计划。(附图片)
高炉群起(安徽省委钢铁厂速写)  艺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