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茁壮的新芽——樟市公社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3
第3版()
专栏:

茁壮的新芽
——樟市公社散记
张涛 丁辛人
欣闻广东省韶关市郊区樟市人民公社的好名声,12月18日,一个阳光耀目的早晨,我们访问了这个公社。公社成立不过八个月,在公社发展的历史上它只算得上个刚出生的婴孩,但是,就我们在这里访问的短短的日子,已经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的公社所显示出来的无穷的生命力。从这个公社的成长,我们看到了我国两万六千多个公社都将要或已经像樟市公社一样发出夺目的光辉。
仓库不够用
当我们访问公社的时候,正是“万人同唱公社好,满墙诗画庆丰收”的好时光。到处都可以看到欣欣向荣,万物皆春的一片兴旺景色。那天,我们碰到的社员,不论男女老幼,同我们谈不尽人民公社的好话。比起1957年,这里的晚稻增产不是翻一番,而是增产了十一倍。爱荣誉、爱集体而富有幽默感的社员徐建新,那天便写了一首丰收歌谣送给我们:“晚稻大丰收,社员喜心头,仓库不够用,社长发了愁。”由于粮食大丰收,这里所有的大小粮仓都填得满满的。上级曾经派过一个验收团来过秤验收,足足苦战了半个月才算把谷子称完。
大兴土木
听了公社工业建设的情形,也实在叫人振奋。当我们奔驰在平坦的公路上时,社干部告诉我们一件趣事。他说:修公路是樟市人民多年的愿望了。这条通向樟市的长达十五里的公路,就是公社成立后,发动四千个社员苦战一天两夜筑成的。听说这里要修公路,六十多岁的陈九伯便不信地摇头:“修公路那么简单?没有机器,又要过山越岭,看你们何年何月才修成。”谁知才隔了几天,大汽车已经嘟嘟地一直开到陈九伯的屋背后了。这可把陈九伯吓了一跳:“唉呀,汽车真的来了,公社真了不起,说到做到。”
不久以后这条公路又伸展到峻峭的大山上。汽车将一车车的木材运到正在大兴土木的樟市圩上。
放下一条心
提起一条心
公社建成后,社员的生活究竟起了什么变化呢?当记者到达源昌营卫星连的深翻地上,我们很快便得到答案了。在那里,人们正在使用一种新式工具。就是将木板绑在耙上,这样平土的效率比普通的耙要快上五、六倍,全连深翻任务因此提前超额完成。我们打听到这个快速耙的创造者叫张大洋。公社化好不好,这里要算张大洋体会得最亲切了。
张大洋一家六口,四个小孩和夫妇两口,加入农业社后,虽然积极劳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但终因劳动力少,年年超支几十元。去年4月,人民公社成立,他的全家都在公共食堂吃饭了,四个小孩又送到了托儿所和幼儿班,两夫妇无牵无挂地积极生产,9月以后公社发了三次工资,两夫妇共领回了三十多元。这下子一家人都添置了新衣,张大洋还买了一双新胶鞋。从此,张大洋干起活来,真是浑身是劲。像他说的,是放下一条心,拿起一条心,从此一心搞生产了。
今年深翻开始时,他一次试验成功了上述的平土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她不是爱吵架的人
妇女们谈起公社带给她们的好处就更多了。
一天晚上,我们在连的俱乐部里见到潘亚三。过去,她是以同丈夫经常吵架而出名的。这天晚上,她笑不停口地向我们叙述了她的生活,我们立即感到,她根本不是一个爱吵架的人。
“过去,我们两夫妇带着四个小孩,晚上文名(她的丈夫的名字)回来,没有饭吃,孩子又哭,就骂我,我想,我天不亮就起床,干完起火、摘菜、煮饭、担水、带小孩几件大事,出工就晚了。中午晚上,还要重复地干这几件事,还有养猪、浇菜、洗衣服。一天操了这份心,已经是心烦意乱,文名还说我不去开会,骂我是落后分子。夫妻之间,确是没有几句好话讲的,为了这些,我不知哭了多少回。”谈到现在,潘亚三更高兴了。现在,每天洗完脸就出工,晚上去食堂吃过饭,洗完澡,有会开就开会,没会开就早点睡觉。白天一条心搞生产,无忧无虑,心神爽快,只想怎样争上游。接着,她在我们面前称赞了自己的丈夫:“现在我们晚上回家,文名总爱鼓励我领导好生产组。我也经常和他研究第二天的工作。吵架再也没有发生过了。两个人有商有量,结婚多年,这还是第一次呢。”
我们访问过的许多家庭,都有过像潘亚三家庭的遭遇;许多妇女,同样经历过潘亚三的道路。
妇女顾客多起来了
新鲜事情总是说不完:
在一个圩日里,我们路经百货公司,只见成群的妇女挤在货柜前面选购花头巾和花衣服。过去,妇女是很少自己当买主的,因为钱财不过手。正如她们说的:以前记工分是墙上画的瓶,“有看没拿”。现在是自己盖私章自己领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有六个小孩的吴细忮去年9月以后三次发工资,一共发了二十多元工资,一家两大六小每人都做了一套新衣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黄亚梅领到七元钱,自己舍不得买东西,替两个孙子各做了一套衣服。排长陈文名阖家大小六人到公司买新衣,他建议妻子买套花布的,但潘亚三不同意,她说这次先买黑的,做工方便,下次发工资再买套花的。
公司干部廖锦灵向我们诉苦:社员天天提意见,说布不够卖,做衣服的时间又太久了,买不到成衣。其实我们的服装加工厂已经增加了五个人,日夜苦战还是做不来。
食堂景象
一天中午,我们到源昌排食堂吃午饭。有两件事马上吸引了我们,一件是每张桌子上都放上了一个大火炉;一件是多式多样的小卖部,那里有鸡蛋、鸭蛋、鹅蛋、腊肉、豆腐乳、辣椒酱等,此外食堂还代煮客菜。我们问食堂经理,这里加菜的人多不多?他说发放工资后,成箩鸡蛋都不够卖呢?
饭后,一群妇女和老人争着向我们念叨食堂的好处:老婆婆黄亚梅卧病在家时,炊事员林亚就亲自煮了粥、粉送给她吃。女社员欧莲怀里抱着的小孩,是公社成立后,在源昌排出生的第一个小公民,幸福的母亲介绍了食堂对孕妇无微不至的照顾。她生产孩子后,食堂按规定给她送来几只鸡,几十个鸡蛋,炊事员还特地替她用黄酒炖鸡来吃。欧莲说,当时我还怕生小孩食堂没照顾,这真是白操心了。她说:这是我生第三个也是最有福气的儿子了,我在生前两个小孩时,只能吃到炒姜饭和头菜呢。
“人民公社好”!我们在樟市公社逗留的每一天,耳闻目见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普通的社员,都使我们深刻地感到,这已经不是白纸上的黑字,而是活生生的、无可辩驳的现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