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西南无线电器材厂车间办学 便于根据车间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便于实行“能者为师、互教互学”的办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3
第6版()
专栏:

西南无线电器材厂车间办学
便于根据车间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便于实行“能者为师、互教互学”的办法
本报讯 成都西南无线电器材厂在办学中,注意了贯彻群众路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去年7月到9月底,这个厂由厂部办学,虽说也取得了不小成绩,但由于学习时间等问题不易解决,入学人数只占职工总数7%左右。10月份,该厂把部分办学权力下放给车间、科室后,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全厂开办的学校,就由三所增加到二十一所,入学人数立刻上升到65%。而且,由群众自己解决了教师、教材、教学时间等问题。这些学校,包括扫盲班、小学、初中、技工学校、中级技术学校。
西南无线电器材厂是一个新厂,70%都是青年工人。在大跃进中,他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生产的建议,但由于不会绘图,不会计算,不懂材料的性能,往往不容易实现。为了迅速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厂部便在去年7月开办了一所半工半读大学、两所业余技工学校。但因教师、学习时间等限制,只有五百多人入学。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
工厂党委研究了这些情况后,决定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对工厂办学工作来个大改革。接着,便在全厂展开了一个大辩论。经过辩论,大家普遍认识到:不仅厂部可以办学,车间也可以办学。首先,车间办学容易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政治、文化、技术结合得更好。其次,便于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利用车间设备进行现场教学;“能者为师,互教互学”的办法,易于贯彻执行,教员问题容易解决。最后,可以根据车间的生产和工人生活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采用多种学习形式,使学习更有保障。
与展开辩论的同时,各车间就着手进行办学筹备工作。他们在车间内贴出了招生简章,并聘请了教师。如第六车间在打破了车间没有专家教授、怕影响生产、劳动不好安排等思想障碍后,立刻创办了不同程度的三所业余学校。入学的工人由过去的十八人,增加到三百多人。过去,第十三车间有的工人要走十几里路到工厂上课,全不愿参加学习;现在,他们自己办起了三所学校,车间二百一十人全部报名入学。
车间办学以后,教师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各车间在党支部领导下,根据“能者为师、互教互学”的方针,一共聘请到一百四十多名教员。其中除了车间主任、技术员、工段长外,还有十八名工人教员。过去,这个车间的一些工人,遇到机器开关发生小毛病时,往往停车等电工来修理;现在,他们学了电工常识后,自己就能修理。六车间以往在生产上经常遇到一些难题,如生产的绝缘子密封不牢等,只好凭经验解决。通过工艺课程的学习,工人们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密封的原因,对焊接温度、焊料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使废品大大减少。
现在,这个厂正在总结车间办学的经验。厂党委也在协助各车间安排学习时间,增设教学内容,力争使绝大多数职工都能学到他们迫切需要的知识。  (范 眭)(附图片)
西南无线电器材厂第八车间新工人多,技工学校教员(技术员)巫智方利用产品给学员讲课。右上图是车间副主任、技术员、工人在一起研究讲课提纲。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陈 捷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