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跃进中的遵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4
第6版()
专栏:

跃进中的遵义
若波
遵义市是贵州第二个大城市,是人民革命历史上的光荣城市。
1935年1月8日,党中央在这里举行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就是革命历史转折点的“遵义会议”。
1959年1月8日,正是“遵义会议”的二十四周年。在二十四年前的1月6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领导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抢渡乌江战役进入了遵义城。红军入城时,遵义人民奔走相告:“来了!来了!”久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遵义人民,终于盼到了红军。红军在这里住了十多天,撒下了革命火种,坚定了人民的必胜信心。革命的人民相信红军一定会回来的。
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解放遵义。革命人民时刻盼念着的自己的军队真的“回来”了!他们把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革命历史文物捐献了出来。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中,可看到,当年红军散发的“十大政纲”、
“政治部布告”、“告贫农书”,还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行”印发的钞票、红军作战的武器——步枪、手榴弹,等等。这些为革命人民保存下来的革命历史文物,确证了革命人民坚信人民革命的必胜。
遵义,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年代里,真是“干”到了山穷水尽,民不聊生。解放九年来,遵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了搜山清匪、土地改革、民主改革、生产改革一系列的运动,经过了抗美援朝运动和农业合作化等社会主义革命,一直到1958年工农业大跃进,已经迈登上人民公社这座走向共产主义的“幸福天桥”。昔日的“洗马滩”头,高矗着遵义卫生学校的楼房;昔日的“懒板凳”上,成了繁荣的市镇。今天的南白人民公社,就在“懒板凳”这里组成。
1958年大跃进,原来十多万人口的遵义城区突增到二十多万人;工业产值从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多突增到30%以上。
遵义人民正在鼓足冲天干劲,“为明日的钢都——遵义而奋斗!”这里在解放当时,只有官僚资本经营的三个破烂工厂:酒精厂、火柴厂和面粉厂。遵义电厂、农具厂、锰铁厂、煤厂、药厂、砖瓦厂、磷肥厂、丝织厂等等,都是革命的人民在解放后亲手兴建的。1958年大跃进,在6月10日这一天,同时动工的,就有钢铁、合金、化工、冷冻四个厂。过了十天,又有高级化肥厂破土兴工。当遵义专区百万大军大战钢铁的时候,在去年10月20日“高产日”中,遵义所产二万吨铁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在城南登山遥望,就可以看到遵义钢铁厂的高大烟囱同化铁炉在环山的平坝里比高。这里,半年前还是荒坡和田畦,而这时,遵义九万人民作战的胜利,已经改变了它的面貌。贵州五个钢铁联合工业之一,就将在今年春光明媚时节“钢水同乌江赛跑”了。
从钢铁联合工业基地南行,遥望南白人民公社大风暴生产大队的“基本农田”,只见茂密的绿油油的麦苗,茁壮地铺在条方形的“大平坝”里。这是遵义九十万亩“基本农田”的“丰产坝”之一;是四千战斗员鏖战半月的战果。深翻三尺、挖填土,二百零四亩、九十块畦田,平整成二百一十九亩、六块大平坝“丰产田”。现在,沿着大平坝的生产队,担负了这块
“丰产坝”的田间管理,建立了“档案制”。他们正在紧张追肥,要叫茂密的麦苗生长得更加茁壮,来实现党的大面积高产丰收的号召。
遵义人民,在工农业同时并举、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紧张劳动里,还抽调了大批劳力,支援修建川黔铁路的英勇战斗。天险娄山关二千一百多公尺的大隧道,早在1958年6月30日提前半年打通;更长的四千二百多公尺的凉风垭大隧道,筑路大军正在用红军血战娄山关的冲天干劲开凿。南北两路筑路大军将在这里“会师”。“修通川黔路,幸福万万年”,沿线人民像支援红军、支援解放军一样地支援着筑路大军。
二十四年前的“遵义会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揭开了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光辉史页。在“遵义会议”二十四周年纪念日的今天,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指明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并为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的道路。遵义人民决心在这条“万年幸福”的大道上,争取1959年更大更好更全面地跃进。(附图片)
遵义会议的会址 (遵义会议纪念馆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