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在新的家乡——“塞上江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4
第6版()
专栏:

在新的家乡——“塞上江南”
新土地上的新主人
宁夏陶乐县月牙湖,两年前还
是一片荒凉的沙丘。去年6月当三门峡水库区的移民来到这里之后,这片沉寂的草原沸腾起来,荒凉的
月牙湖变成了可爱的新农村。
现在,月牙湖已经建立起三个新村。在一排排整齐的房屋里,住着一千多个决心在宁夏安家落户的陕西人。其中住在郝家点的孙常胜老汉是很受人们尊敬的一个。
孙常胜老汉今年六十八岁,头发、胡子全白了,但精力还十分健旺。他来到月牙湖的第二天,天正下着大雨。建设新家乡的愿望使他忘记了旅途的劳累,扛起铁锹冒雨去察看荒地的土质。当他一锹翻开土皮,发现在四五寸深的沙土下面全是黑油油的粘土时,不禁连声地说:“好地,好地!有这号地还愁什么!”老汉决心要和青年人一起改变月牙湖的面貌。去年初冬,地已经上了冻,他还套着牲口在荒滩上开地。有人劝他休息,他总是这样回答:“不累,这样的地越开越有劲。”11月地冻天寒了,公社发动社员完成新荒地的冬灌任务,但当时河里水位下降,渠道不能上水,只有下水整修渠口。整修渠口的那天,气候很冷,几个年青人对下水还有点犹豫,孙常胜老汉却脱了裤子第一个奋身跳到冰凌漂流的水里。这时,青年人才一个个跟着跳下去。大家在寒冷刺骨的水里苦战了三个钟头,终于让河水流进了渠道,保证了几百亩土地的冬灌。
孙常胜老汉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陶乐月牙湖这个地方。他常说这个地方什么都好就是缺树,现在老汉正在和社员一起培植大批树苗,准备绿化荒原,决心征服风沙,将绿洲留给子孙。 (李三顺)
“我们的好老师”
在永宁县城大街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的老师挨家挨户地把学生送回家。他就是永宁县养和完小一年级班主任张斌,去年春天从北京来到这里当教师。
养和完小设在县城西南角,离大街约一里多地。一条公路横亘在他们学校前面。汽车、马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年青的张斌十分喜欢自己的学生,因为一年级学生大部分住在街上,放学回家时,他恐怕学生被车撞了,决定送学生回家。每当太阳西斜的时刻,他让小学生们排好队,领着他们,唱着歌,回到家里。在严寒的冬天,在刮风的日子,也不例外。这件事深深感动了当地的群众。
由于他认真教学,关心孩子,安心工作,被评为学校的模范教师。
 (谢石言)
让鼓风机按时出厂
冯秀英是去年9月从上海迁来银川的。到这里不久,就被分配到银川农具机械厂学钳工。当时银川市正开展了全民炼钢运动,全市各机关、学校、工商界、街道居民都
向农具机械厂要鼓风机,农具机械厂制造鼓风机的任务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因而钳工车间特别忙碌,
日夜加班赶着装配。
冯秀英上班后,因为任务紧急,老师傅只带她学了些基本操作规程后,就让她独立工作,自己装配鼓风机。当时冯秀英又高兴、又害怕。在装配鼓风机的头一天,就遇到了困难:鼓风机上的瓦架子上不平,不是这面高,就是那面低。她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反复多次,总是安装不好。急得她满头是汗,心里想:“算了吧,才当了十几天的学徒,哪能像老师傅一样的做装配工作?”但又转念一想:“几万人在炼钢,老靠几个老师傅哪能供得上鼓风机?”于是又仔细研究,想了办法,在低的一面瓦架子上垫了两块铁皮,这样就保证了鼓风机的质量。给鼓风机上轴时,因翻砂车间铸的轴直径不合规格,有的粗,有的细,安到鼓风机上拧不紧。按学过的操作规程要求,这样的产品要
“报废”的。当时冯秀英想:现在炼钢任务很紧,急需鼓风机,如果这批轴子报废了,就要延长鼓风机出厂的时间,影响炼钢。于是她拿了轴子请教老师傅,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她在轴子的毛皮上打了许多小眼,使轴子直径加粗,保证了鼓风机按时出厂。
冯秀英不仅工作很认真,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自学小组,节省了零用钱买了许多业务书籍自学,并主动争取老师傅帮助,因此,她业务上进步很快,到厂一个月便能独立安装鼓风机,现在,她一人一天能装二至三部鼓风机。是钳工车间学徒进步最快的一个。
(萧淑瑛)
“042号”营业员
银川市工业品商店第一门市部的服务态度竞赛栏里,“042号”名下插着好几面红旗。“042号”就是吴菊英。顾客们称她为“态度和蔼、百问不烦、百拿不厌的上海姑娘。”
9月中旬,吴菊英从上海来到银川,当上了营业员,碰到的困难是,语言不通。她想:“话不通,怎么能为西北人民服务呢?”从此,她就利用一切机会请教别人,背诵各种商品的名称和价格,甚至做梦时也在学普通话。对待顾客也是非常热情,见老人称“大爷”,见年轻的称“同志”,尽量满足顾客的需要。有一次,有个近七十岁的老汉买热水瓶,在那儿犹豫,又想交钱,又想还热水瓶,她看见了,就亲热地招呼:“老大爷,是不是热水瓶不大好,我给您换一个!”老汉放在耳边听了听,高兴地伸出大拇指说:“挺好,这个娃娃好!”又有一次,有个顾客要买皮鞋,可是看见皮鞋不光亮,就不想买,吴菊英毫不迟疑地掏出手帕擦皮鞋,顾客急忙去制止,她却说:“没关系,可以洗!”像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由于她服务态度好,常常受到顾客的表扬。
离开上海时,对宁夏还有些不正确的看法,可是在短短几个月中,她亲眼看到了这里热情的人民,看到了宁夏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她兴奋极了,在给父亲的信中,她写道:“您不要担心,这里太好了。我爱银川,愿意成为银川人!”(附图片)
西林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