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少用人力 多炼钢铁 四川千余炉群、矿区赶建运输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6
第2版()
专栏:

少用人力 多炼钢铁
四川千余炉群、矿区赶建运输网
本报成都15日电 记者吕希林报道:四川省一千多个小高炉群和矿区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地大搞“一网四化”(炉群和矿区的短途交通网,运输木轨化、梭槽化、索道化、车子化),争取今年第一季度内建成遍布全省的钢铁运输网,保证钢铁生产继续高速度发展。
四川省的“一网四化”运动从去年11月份展开。根据各地炉群和矿区的规划,今年第一季度以前,全省可以建成木轨道一万公里,梭槽二千公里,架空索道三千公里。去年年底的短短四十天中,各地已经建成木轨道、梭槽、架空索道等各种运输线路共六千多公里,造车八万辆。上百个炉群、矿区全部实现了“一网四化”。铁路,公路、内河等干线和支线相连,“全省范围内一个大运输网套小运输网的钢铁运输网正在形成。12月份全省土铁产量大大增加,外运量比11月份增长了11%,但是运输战线上却减少了三十万人以上的劳动力。
四川各地的高炉群一般都建设在矿藏丰富的山区,交通很不方便。炉群和矿区之间的短途集运又是最薄弱的环节。虽然六百多万钢铁大军中约有二百五十万人专门搞运输,但还满足不了生产和生铁外运的需要。中共四川省委预见到短途集运问题是影响今年钢铁战线继续高速度发展的重要关键,在去年11月间指示各地,在抓钢铁生产的同时,要抓紧运输工作和交通建设,既抓长途干线,又抓短途运输,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因地制宜,以木轨道、梭槽、架空索道为主,大搞“一网四化”的群众运动。省委要求各地通过解决钢铁运输和炉群、矿区短途交通建设这两个中心环节,把整个交通运输战线带动起来,使运量提高几倍,并从运输人员中节省出一百万人到一百五十万人。
去年11月16日到19日,全省在江彰县观雾山矿区召开了“一网四化”现场会议,批判了有些人认为要搞交通建设就修公路、买汽车、搞铁轨道,以及满足于肩挑背运的现状等思想。各地委、市委、县委采取以点带面,先试点后铺开的方法,发动群众迅速掀起了一个“一网四化”建设高潮。江北县的炉群、矿区全部建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炉群、矿井、煤井间的距离一般都有五、六华里。全县炉群每天要运两三千吨矿石、燃料和生铁,一个人一天只能运三、四百斤,耗用的人力很多,工人劳动强度很大,高炉还经常闹“粮荒”。12月份,县里抽出一部分钢铁生产人员专门修路,实行专人修路造车与全面突击相结合,在平缓地区大修木轨道,陵坡修梭槽,悬岩架索道,半个月时间共建成木轨道五百八十九条,长达五百零二公里,修起梭槽、架空索道、简易公路、架车路、土车路二百多条,在全县实现了“一网四化”。各种线路一环扣一环,实行多种工具综合运输,平均运效提高十倍以上。过去这个县七万名钢铁大军中经常有一半以上的人担负运输任务,现在已减少到七千人。生铁产量大大增加,12月份还提前六天超额完成了生铁外运任务。
全省所有炉群、矿区建设“一网四化”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竹木材料修路造车,花钱很少,收效又快。江彰县观雾山矿区是在海拔二千公尺以上的原始森林区,矿区的羊肠小道还是开矿工人走出来的。每天生产四千吨矿石从山上运到武都炉群,要三万五千人搞运输。去年11月份,全矿工人奋战七天,只花了三百多元钱,就建成了矿区运输网,运输人员减少了95%以上,劳动强度也大大减轻。
目前四川省短途运输网正在迅速伸展。除了少数没有定点的小高炉外,其余80%以上的炉群、矿区都已开始施工。各地还计划在将来条件具备时,逐步进行“一网四化”的技术改造,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把“小土群”变为“小洋群”,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