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西欧经济矛盾的尖锐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6
第5版()
专栏:

西欧经济矛盾的尖锐化
经济学副博士 克·波波夫
法学副博士 勒·费图尼
全世界的目光都为苏联的新的经济高涨的宏伟计划所吸引。这个计划已在赫鲁晓夫同志将对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作的关于“1959年—1965年发展苏联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的报告提纲中加以阐述。这个计划具有巨大的国际意义。
苏联经济强有力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阵营其他国家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国际舞台上力量的对比关系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根本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和那些从内部腐蚀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是十分重要的。最近数月来,由于围绕着今年1月1日生效的“欧洲经济集团”条约(即“共同市场”条约——译者)所展开的斗争,这些矛盾更加特别尖锐化起来。
1957年3月,西德、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在罗马签订了成立这个“集团”的条约。条约规定:成立“共同市场”的办法是在十二到十五年内逐步废除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税和贸易限制,同时并规定在这个“集团”内部资本和劳动力可以自由移动,并应制定对集团之外其他国家的共同关税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以及其他等等。
“共同市场”的建立所追求的目的是,使加入侵略性北大西洋集团的上述六个国家在政治和军事上更加密切地联合起来。同时它的目的也在于压制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争取权利的斗争,以及镇压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在这类问题上西方国家统治集团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这点并不能消除西欧主要国家之间深刻的经济和政治矛盾。
首先这个“欧洲经济集团”内部各个国家和垄断财团的利益就不一致。名义上所有这个“集团”的六个参加国在“共同市场”内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特权。但是事实上,西德垄断资本却享有更多的发财致富的机会。这点是不说自明的。就在现在,西德已拥有远较其他条约参加国为大的经济潜力。指出一点就够了,在六国工业生产总额中,西德所占的份额就将近一半。
西德垄断资本打算利用这个建立“集团”的条约来取得对六国市场的经济控制。它在参加欧洲原子能联营和北大西洋组织的同时,指望能取得原子武器,以便最后实现一些远为狂妄的政治和军事阴谋。
最近数月“共同市场”参加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暴露得特别明显。
英国政府一开始就激烈反对目前这种形式的“共同市场”。英国如果加入这个市场,它就会损失掉在同英联邦各国贸易中从优惠关税中取得的好处,并加速英联邦的瓦解。它如果不参加这个市场,英国垄断资本又会失掉扮演西欧经济和政治领导者这一角色的机会。
此外,六国于“共同市场”内废除关税,并对所有其他国家建立统一关税税率,这就为英国货物进入这个市场造成了严重的障碍,并给英国经济以沉重的打击。
对于西欧其他国家以及包括经济落后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共同市场”的建立也造成了同样的威胁。在“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参加国举行的第十二届会议上,拉丁美洲国家、印度、印度尼西亚、锡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代表都或者整个反对“共同市场”条约或者反对它的一些规定。日本贸易界并认为,六个西欧国家建立关税同盟,就是意味着“全面关税战争”的开始。
在没有参加“共同市场”的国家中,只有美国一国认为它从这个“市场”的建立中取得了政治和经济的利益。美国垄断资本指望,这个“集团”的建立会有助于它“从内部”夺取西欧市场,也就是说,通过美国在西欧现有的和新设立的广泛分布的分公司、通过参加当地企业来夺取西欧市场。此外它还指望争取使“共同市场”降低对美国货物的课税。
英国政府千方百计地想使“共同市场”不“伤及”英国的经济。为了对抗“共同市场”,英国提出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主张。这个“贸易区”规定包括“欧洲经济合作局”全部十七个成员国。但是法国垄断资本的代表却出来反对这个建议。他们担心能够无阻拦地进入“共同市场”的英国工业,由于同时又能利用优惠税率从英联邦各成员国买到廉价原料,将比法国工业具有更强大的竞争能力。
在没有参加“共同市场”的国家的报刊上,出现了要组织集团来对抗“共同市场”的威胁。特别是英国、瑞典、挪威、丹麦、奥地利和瑞士的企业主协会的代表会议通过的联合报告,已作了类似的声明。报刊上已把这几个国家称为“第二个六国”。
“第二个六国”威胁着要采取反措施来对付加入“共同市场”的国家,这事引起了西德垄断资本的严重不安。因为西德的出口在“共同市场”国家和“第二个六国”之间接近于各占一半。在关于“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中,西德在英、法之间曾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同时对它们都施加了压力。去年11月,法国正式拒绝了英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主张。为了对这点进行报复,英国外交部在工业和金融界人士的压力下宣布了它的所谓“为自由贸易区发动十字军远征”的声明。“第二个六国”的其余所有国家也都支持英国的立场。
于是,西欧国家就面临一个十分尖锐的“共同市场”参加国和“第二个六国”之间的贸易战问题。瑞典商业界已经宣布,可能不惜采用像拒绝分配法国订货、提高关税等等这类“贸易战”措施。挪威已经发出了呼声,要求撤销给予西德公司的价值近十亿马克的造船合同,而把这些合同转交给英国和瑞典公司。
法国政府由于预见到“共同市场”开始实行后会发生的“贸易战”,在不久前实行了法郎贬值,以便加强法国垄断资本在西欧市场的地位,并提高外国货物在法国国内市场上的价格。紧接着英国也匆忙实行了英镑的有限制自由兑换。其他西欧国家像西德、意大利、挪威、瑞典、瑞士等在新年前也跟着采取了同样的金融措施。席卷所有西欧国家的货币金融矛盾的新浪潮正在威胁着要把西欧国家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进一步恶化。
“共同市场”各国和属于“第二个六国”的国家为了力求避免西欧国家之间经济冲突的加剧,曾进行了一系列由政客和企业主出面的谈判,其中也包括美国的政客和企业主在内。正像“华尔街杂志”所强调指出的,美国垄断资本家所以对这些谈判表示关心,除了政治原因以外也有重要的经济原因。这家报纸指出,一些最大的美国公司如“杜邦”、“美国橡胶公司”、“固特异轮胎公司”和其他许多公司正在“共同市场”国家内建立一些新企业并扩展旧的企业。同时美国许多垄断资本在英国也设有重要的分支企业。因此,西欧大国的冲突直接影响了美国垄断资本的利益。
应当指出的是,“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是在西欧国家新的经济危机症象正在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使矛盾更为尖锐化起来。
在戴高乐和阿登纳谈判过程中,西德政府曾支持法国反对英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另一方面波恩政府则要求在柏林问题上以及在进一步加强西德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问题上得到支持。
12月15日在巴黎“欧洲经济合作局”会议上进行无情的讨价还价时,英国贸易大臣埃克尔斯并没有能在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取得其他国家的同意,而只不过是使“共同市场”国家同意放宽了对英国货物的进口限额。这次会议对于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并没有能通过确定的决议。
12月在巴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上曾为寻求方法来调和西欧这两个互相对立的集团的利益,进行了新的尝试。但是这次努力也以失败告终。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的失败已经给了臭名昭彰的“大西洋团结”以沉重打击。正像不久前英国外交大臣塞尔温·劳埃德所说,不可能想像“如果在经济方面的信任的合作传统被打破的话,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这种合作传统怎么能够完整无缺地保存下去。”借用法国“世界报”的一句恰当的话来说,“共同市场”条约已成了“欧洲分裂的大宪章”。
显而易见,尽管西欧这两个国家集团之间的激烈矛盾可以根据今天它们的力量对比用牺牲一方的办法求得某种临时解决;但是这类解决办法至多也只能暂时延缓它们之间的这类矛盾的新爆发。
国家之间不分裂为集团,不进行经济战争,而是在没有歧视、平等互利基础上由欧洲国家人民来实行全欧洲的广泛的经济合作,这就是保证各国人民经济发展和和平的道路。
苏联政府曾不止一次地在它的许多专门文告和建议中,特别是在苏联外交部“关于建立欧洲原子能联营和‘共同市场’”的声明中,指出了这点。苏联政府曾提出具体建议以求发展全欧洲国家之间在商业、运输、科学和技术上的合作,并通过缔结全欧经济协定来扩大彼此生产经验的交流。但是西方国家一直到现在对苏联的这些建设性建议仍置若罔闻。可是正像今天生活所显示的那样,西方国家的这一立场只不过是首先使自己遭到损失罢了。
在西欧上空,经济困难和矛盾的黑云越聚越浓了。同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则在经历着空前的高涨。在赫鲁晓夫同志将对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作的关于“1959年—1965年发展苏联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的报告提纲中所谈到的苏联和平建设计划,已为苏联同欧洲各国以及同其他所有国家发展经济合作打开了辉煌的远景。正像赫鲁晓夫同志在报告中所说:“苏联可能而且愿意同所有国家发展经济联系和贸易。” (亚译自1月7日“真理报”)(附图片)
互相要把对方淹死 游允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