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在统一目标下灵活安排学校工作 成都高等、中等专业学校统筹规划教学、劳动和科学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6
第6版()
专栏:

在统一目标下灵活安排学校工作
成都高等、中等专业学校统筹规划教学、劳动和科学研究
本报讯 成都市在全市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组织大协作,各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统筹规划各种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任务,使各学校得以妥善全面地安排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促进这三方面工作紧密结合,全面跃进。
这次统筹安排工作是在中共成都市委领导下进行的。安排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彻底改变过去学校缺乏劳动实践,使教育与生产劳动脱节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为了防止学校中生产劳动过多,影响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去年11月份,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曾召开几次各校领导干部会议,讨论这一问题,根据各校不同情况,决定分别按“一、二、九”(一个月放假,两个月劳动,九个月学习)、“一、三、八”或“一、四、七”的制度进行安排。为了切实执行这一制度,成都市各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都发动群众,以校和系为单位,层层讨论制订了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具体方案,全面安排了学习、劳动和休息时间,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使劳动和科学研究工作都围绕教学有计划地进行,一般学校的安排办法是:理、工科学生多参加结合专业的各种生产劳动;文、史科多参加一般性生产劳动;理、工科各系高年级学生多参加结合专业的生产劳动;低年级多参加一般性生产劳动。如四川大学根据各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安排后,各系还采取现场教学等办法,把教学、生产劳动与科学研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物理系一般不再单独开实验课,把实验课下放到专业工厂中进行;化学系一年级的无机分析课,用生产单位提出的卤水、钢铁、耐火材料的分析测定,代替过去假想式的分析。经过这样安排,以理科的化学、文科的中文等系为例,师生除一年有两个月集中下乡下厂参加劳动的时间外,平常每周有一天政治学习,四天专业学习,一天劳动和一天休息;每天还有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时间。
在各校制订安排方案时,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按照“全面跃进、统筹安排、结合专业、各有侧重、统一计划、分别包干”的原则,在全市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组织大协作,统一分配了今年国家给予的各项生产和科学研究任务,以便各校围绕教学工作,主动而妥善地对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进行全面安排。
在根据这一原则分配生产和科学研究任务时,成都市的具体作法是:首先,在全面考虑各学校教学、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条件后,由市委按全市计划,给各学校分配一定的生产和科学研究任务。这些任务包括钢铁、机械生产、校办工厂等各方面。例如今年铁钢、机械的生产,主要分配给冶金学校和有机械工厂的工业性质学校,以及人数较多需要并可能担负这项任务的共九所学校;有些学校不直接参加钢铁、机械的生产,却担负生产钢铁机械所需要的原材料,如焦炭、耐火材料、矽铁、电石、纯碱等等;而对于那些担负科学研究任务较重的学校,则不安排钢铁、机械以及有关原材料的生产。这样,各个学校在钢铁机械方面,就形成了一个大协作的体系。在学校办工厂方面,各校都注意到尽可能结合专业,采取大、中、小并举,即由地方投资学校包建、与有关业务部门合办、学校自办等三种形式;安排这些工厂的生产又采取固定的成批生产和临时的小量试制并举。但是,学校举办的工厂不可能满足教学和科学研究上的全部需要,师生劳动也不能局限于校内,忽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因此又注意对校内劳动与校外劳动作了统筹安排。另一个问题是义务劳动,必须经过一个机关批准,避免多头布置,影响教学计划和打乱全面安排。目前成都市各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参加义务劳动,分别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加以适当控制。
与此同时,各学校还根据本校性质、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初步确定了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发展重点。在全市统筹安排上述各项任务时,就充分考虑到各学校不同情况,分别有所侧重,以便各学校把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这样全市、全校和系一级的层层统筹安排后,现在,成都市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已开始得到正常的开展。 (周祖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