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推陈出新鲁肃显机智 锦上添花战火映长江 新编京剧赤壁之战上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6
第6版()
专栏:

推陈出新鲁肃显机智 锦上添花战火映长江
新编京剧赤壁之战上演
新华社15日讯 继“西厢记”改编试演以后,从12日到15日北京又试演了根据“群英会”改编的
“赤壁之战”。这是中国京剧院和北京京剧团在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进一步革新优秀传统剧目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这两个剧院近年来不仅运用京剧艺术表现现代生活,还改编和上演了不少传统剧目。但是,像改编“群英会”这种被人们认为已经千锤百炼、相当定型了的优秀传统剧目,还是第一次。
“赤壁之战”是由任桂林、李纶、马少波、阿甲、翁偶虹集体改编的,参加演出的有马连良、李少春、谭富英、裘盛戎、袁世海、李和曾等著名的演员。在这次改编和演出过程中,剧作者、导演、演员通力合作,企图在表现我国历史上这一著名战役以及曹操、鲁肃、孔明、周瑜等人物的时候,力求符合于历史的真实。剧作者这次没有像旧剧本那样着重刻划曹操的奸诈;而是在表现了他的政治、军事和文学方面才能的同时,也突出了曹操的骄横武断和战略错误。观众们这次看到的鲁肃也不是一个呆气十足的人,而是东吴坚持联刘抗曹正确路线的政治家。在“赤壁之战”中,剧作者还进一步刻划了黄盖的忠勇爱国的精神,塑造了东吴主降派代表人物张昭的形象,表现了主战派和投降派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原剧本改革中,还增加了若干新场目和新唱词。在增添的“壮别”一场中,舞台上“明月横空,万籁俱寂”,在大战的前夕,周瑜微服来到江边黄盖的营前。这两位东吴的主战派,通过悲壮的诗歌,把他们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和挥泪惜别的心情,好似滚滚江水般地倾吐出来。这场戏以强烈的感染力激动了观众。这个剧的全体工作人员对表演、唱腔、音乐、扮像、服装、布景等方面,也都尝试进行了若干改革。曹操的脸谱的线条未变,但颜色改成白中露红。在舞台上出现了过去在“群英会”中所少见的火光映红长江碧空等宏伟背景,以及概括表现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的威武场面。
“赤壁之战”的试演,已经引起北京戏剧界和京剧爱好者的广泛注意。中国戏剧家协会将组织座谈会,专门讨论改编“赤壁之战”和“西厢记”的经验和问题。“赤壁之战”的改编者和演员准备根据各方面意见,进一步修改、加工。在五十多年前就开始领导排演“群英会”的萧长华评论这次改编说:改改添添,看起来都合情合理。这样,戏就越演越活了。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梅兰芳认为,这个戏的改编和演出都很成功。他指出,这次改编又一次证明,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可以取得推陈出新的成就。
一般观众对这次试演感到很大兴趣。很多人认为改的“很得体”。也有一些观众认为,戏还演的不够充分,他们建议在现有的剧本之外,再编一个长些的本子。(附图片)
赤壁大战前夕——“龙虎风云”的一个场面,演孙权、周瑜、鲁肃一方和刘备、孔明一方的会见。 新华社记者 纳 一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