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发展民主团结的家庭生活 历城北园人民公社辩论家庭问题得出结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7
第6版()
专栏:

发展民主团结的家庭生活
历城北园人民公社辩论家庭问题得出结论
据大众日报消息 山东省历城县北园人民公社二大队社员,就家庭问题进行了一次大辩论。
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这个大队在生活上也实行了集体化。社员普遍到公共食堂吃饭,并创办了托儿所、幼儿园、缝纫组、洗衣组、敬老院。这些集体福利事业的举办,广大社员都非常满意,特别是妇女,更是笑逐颜开。但部分人也产生了一些糊涂思想,对于还有没有小家庭?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小家庭?有些人不太明确,议论纷纷。党总支为了引导大家认清这些问题,便组织社员广泛地展开了辩论。在辩论时,社员们纷纷发言。
废除封建家长制
建立美满新家庭
第一个发言的是庞西平。他说:“成立人民公社后,吃饭不要钱,在社内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庞西平提出一个问题:在人民公社这个大家庭内,现在还有没有小家庭?
辩论就这样展开了。阎振华说:“我看现在咱还有小家庭,干活完了以后,还是回到家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李传太说:“小家庭不但应该有,而且要建立得更美满更幸福。”他又说:“老人上敬老院,孩子上托儿所,主要是为了解放劳动力。”宋学生说:“现在干活回家还是夫妻同居,孩子也可领回来,过着一家团圆的日子,这还不是小家庭!”他又接着说:“将来建筑居民点,也要照顾一家一户男女老幼的团聚。”青年妇女庞秀芳说:“我们要废除的是封建家长制,不是取消小家庭;小家庭不仅要有,而且是民主团结的新家庭,越过越美满。”
经过这段辩论,社员们都认识到,一家一户男女老幼还要生活在一起,父母子女仍然是亲属关系,作父母的还有教养子女的责任。在人民公社这个大家庭内,还是有小家庭存在的。我们废除的是不合理的封建家长制,不是小家庭。合作化以后,小家庭已逐渐地不是一个生产单位,随着生产和集体福利事业的发展,妇女劳动力的彻底解放,群众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封建家长制的逐步废除,小家庭的生活会越来越民主、团结和幸福。
只有搞好集体生活
才有幸福的家庭
接着,边书元又提出了两个问题:小家庭生活和集体生活是什么关系?集体生活是不是个方向?
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社员认为要过真正平等、美满、幸福的小家庭生活,首先必须发展生产,搞好公社,搞好集体福利事业。他们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说明了这个关系。宋学生说:“过去的家是不一样的,有富的,有穷的。解放前,我家九口人,穷的要饭。解放后,分得了土地,但由于人口多,劳动力少,还是弄不上吃的,入高级社,挣的工分,也仅够买粮吃。成立公社后,可不同了,吃饭不要钱,每月还挣十来元工资,我的家庭生活比以前更好了。”余昌也说:“成立公社后,孩子上了托儿所,照顾得好,教育得也好,孩子学得仁恭知礼,比在家可好了。”辩来辩去,大家更加清楚了:只有办好托儿所,搞好食堂等集体福利事业,解除妇女繁琐的家务劳动的牵累,在经济上妻子不再依赖丈夫,孩子不再依赖父母,才能从根子上废除不合理的封建家长制,建立民主团结的新家庭。
建立民主团结新家庭
余昌的一段发言,又把辩论引上另一个问题: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小家庭?他说:“旧社会老婆依靠丈夫吃饭,打过来,骂过去;现在妇女参加了生产,得到彻底解放,老的不要以封建思想压迫小的,年轻的也应对老人尊敬,夫妻应互敬互爱,姊妹要团结。”庞秀芳说:“妇女参加了生产,经济上独立了,领的工资可以自己支配,但必须尊老爱幼,不能没老没少。”任成芳大娘听了这些发言也非常同意。她谈到在她的家里,老少以及妯娌之间,还缺乏互相照顾互相帮助,经济开支也没有商量。庞秀芳便建议她,家庭要有个小计划,开支要商量,一家人才能搞好团结。最后,大家一致认识到,必须以民主团结的新家庭代替不合理的封建家长制的旧家庭;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必须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搞好公社,搞好集体福利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