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勐拉河的黎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7
第8版()
专栏:

勐拉河的黎明
陈鉴尧
冬天,勐拉河露出了半河石子,石子滚圆而又粉白,像谷芽撒在浅水的秧田里,从河边一直铺向河心。由深山箐沟流出来碧绿的水,撞在石子上,溅起洁白的水沫,发出淙淙的响声。这优美的响声,就像勐拉河的歌,就像勐拉河的笑。在黎明的时候,这歌声和笑声格外响亮,它好像唤醒河边两岸的傣族人民,来欢迎一个新的、忙碌的黎明。
黎明,河上笼罩着浓厚的雾。
九年多前的那些日子,黎明的河边,也是笼罩着浓厚的雾。那时候,土司霸占着河,霸占着土地,还用河当作刀子,割断了两岸人民的联系。人们害怕在黎明的时候,走出自己的竹楼,河边的黎明静寂着。
现在,河两岸就没有那样静寂的黎明了。
一群傣族姑娘是黎明的第一批欢迎者。她们精致地扎着白布头巾,紧紧穿着洁白的上衣,微微地撩起青靛筒裙,抱着竹筒,欢乐地到河边来了。
“哗”的一声,竹筒放到水里,汲满了水,又背起来,成队向麦田里走去,走向她们第一次培育的麦田。
区委书记来到了这块麦田,在告诉她们浇水。书记是河南省人,把种麦子的经验带到边疆的寨子。但她们却首先要教他使用三、四尺长的竹筒。竹筒在竹掌中沙沙地响,水哗哗的朝麦苗根流去,歌声和笑声,在麦田上空的雾中飘荡。……
在摆渡口的地方,一只木船慢慢嵌进水里,船是用一株大树剜成的,丈多长,尺多宽,没有船舱没有桨。现在满满地载着人,老人、妇女、孩子,一个个背着篾篮。篾篮沉甸甸,亮闪闪,那是肥料,香蕉,矿砂。船夫用篙一点,木船冲开雾气,逆水上划,以后便像有根缆牵着一样,顺水流向对岸。对岸一大群背篾篓的人,在等候着,静听着。
河中间响起一阵马用身子打水的啪啪声,和赶马人驾驾的?喝声。船上的人静听着,猜出那是公社的马帮过河去。
“刀正忠,马帮往哪里去呀?”船上一个老头招呼道。
“运余粮到县上去呀!”一个年青人的声音。
“回来驮什么呀?挨在船帮的几个妇女齐声问道。
“驮棉籽呵!”
妇女们互相望望,满意地点头笑了。准是她们正在耕作一块棉田哩。
浓雾慢慢地薄了。河边瘦高的槟榔树,最先现出它那浓绿的树顶,接着,绿伞一般的芒果树出现了,扇舞一般的芭蕉林出现了,青青的麦田出现了。在这一片有如北方夏天的万绿丛中,傣族妇女洁白的上衣,傣族青年白布的包头出现了,一点,两点……
薄雾渐渐地散开,升起,消失到粉红的天幕里去了。勐拉河两岸的田野和村寨,披上了金色的阳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