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和群众同甘共苦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7
第8版()
专栏:观众的话

和群众同甘共苦的人
高枝
从“县委书记”这个题名就可以想见,这部影片一定是以一位县委书记为主角的;不过影片并没有开门见山的把这位主人公推到我们面前,而是用了曲笔从侧面来写的:许多人都要找县委书记,但却被县长挡架了,因为县委书记已经有几天几夜没有睡觉,现在正睡着哩。后来县长带着大家去找县委书记,但推开门一看,睡着的人却已杳如黄鹤,原来书记已经奔上青龙山了!剧中人急于找县委书记的心情感染了观众,虽然县委书记还没有出现,但他在我们心目中,已经占据了一席地位,我们也同剧中人一样,迫切希望看到他。终于,他出现了,正站在高高的山上,和别人谈论着修水利的事情。而接着,这个生龙活虎的人便在我们面前活动起来了。他毫不倦怠地同群众一块搞水利,一块搞丰产试验田,一块炼铁……为了集体,忘了个人,他甚至连爱人初生的一对双胞胎也顾不上去看看。他那样亲切融洽地和群众生活在一起,真是如鱼得水!我们党的领导者是和群众同甘共苦的,是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的,这在他身上得到相当动人的体现。
影片有些情节处理颇为生动有趣,譬如县委会门口的一架锅驼机,农业社主任们都争着要,但后来大家发现这架机器却不翼而飞了。哪去了呢?接着银幕上出现了一个画面,许多人正兴高彩烈地抬着那架机器,原来另一个社的人把它抬走了。这里场面调度不仅简洁利落,而且那富于风趣的对话,那抬机器的人的雄壮的歌声,以及那作为背景的风光如画的山野,都很动人。而通过县委书记的活动,影片也表现了农村进入人民公社前的情景和成立人民公社的需要,反映的面是相当广的。不过在这方面,因为接触的事物较多,只能浮光掠影,有些事物甚至只作了一般性的记录,没有经过高度的艺术概括与集中,没有和人物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还不能使人物的性格更加深刻鲜明地展示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