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工具改革加上大办工厂 甘肃引洮工程工效提高七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8
第2版()
专栏:

工具改革加上大办工厂
甘肃引洮工程工效提高七倍
新华社兰州17日电 甘肃人民正在进行的引洮上山水利工程,开工半年来由于大闹工具改革、大办工厂,使平均工效提高了七倍多。截至去年12月15日,引洮工程已完成土石方一亿九千多万方,占第一期工程土石方总量七亿八千多万方的24.3%。
几个月来,引洮工地上的十五万民工在工程局领导下,大闹工具改革和大办工厂,使工地实现了机械化和土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工效。由刚开工时平均工效四点三七方提高到三十三方,提高了六倍多。
几个月来,引洮工程局在政治挂帅、思想先行的前提下,紧紧抓住了几个主要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充分发动群众紧密结合施工需要,根据地形及土石质特点,人人献计献策,掀起工具改革与发明创造运动。全线十三个工区共创造了各种工具二百五十种,十万多件。如在挖凿方面,创造的三齿镐、三刃钢钎头,就比洋镐和普通钢钎提高效率三、四倍。运土采取高平线运输,绳索牵引旱船、自动倒土车等,都可以自动装卸,工效比独轮车提高千倍以上。在深挖取土方面,运用了绳索牵引、滑轮、飞轮、辘辘等装置,工效也大有提高,其他如打夯、运石、洗砂等工具都有很大改革,实现了“挖、装、运、卸”四快和土自动化与滚珠轴承化。
二、坚定不移地贯彻了“民办公助”的方针,发动群众,突破了思想、技术、原料、设备、资金五大关,采取小、土、群的办法,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大办工厂,实现了水利工地工厂化。整个工地共办起工具制造厂、水泥厂、石灰厂等十九种工厂六百三十七个,分布在各工区、各大队、中队,这些工厂已生产出十四万多件工具和大量的低标号水泥、石料、砂子等,及时供应了施工需要。
三、不断地改进劳动组织和操作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各工区都摸索出一套合理组织劳动力的经验,实行了“人员、地点、工具”三固定和“挖、装、爆、运”专业分工的办法。并且根据工具的改进,不断调整劳动组织,基本上消灭了窝工浪费现象。在操作方法上也有很大改进。陇西工区推广了流水冲击法,提高工效数十倍;靖远工区和会宁工区也都创造和推广了许多先进经验,对提高工效起了显著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