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母子情 同志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8
第8版()
专栏:

母子情 同志爱
陆红
我的大儿子又来信了。每次读到他的信。我总禁不住一阵阵喜悦,也总是禁不住想到我们的革命大家庭中的小家庭。
这是千千万万革命家庭中的一个。它同旧家庭关系完全不同。我有两个孩子。大儿子1941年生于延安,那是皖南事变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我们一直过着供给制的生活。大人每人有一份粮布,孩子也有一份。孩子从小进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是住宿生。改薪金制后,我们向学校交学费,但我们总要告诉孩子:这些钱都是工人农民叔叔给的。
由于工作关系,有时我们很久不见面,即使在北京也只是在假日团聚。星期六常常是孩子们先回家,兄弟俩站在门口等我们。只要一见到我,老远就喊:“妈妈!妈妈!”一边叫,一边跑,兄弟俩竞赛,都想第一个跑来抱我,让我吻他们的小脸,还抢着替我拿手提包。进了房间,就滔滔不绝地告诉我,关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他们的老师、阿姨和同学,他们是如何愉快地过着学校生活……。有时我用羡慕的口吻说:
“太好了,你们的学校太好了。问问你们校长,妈妈想去住校,收不收?”小儿子笑着回答我:“您太大了,要末您去做我们的老师。”我说:“你们的老师、阿姨比妈妈还要好,耐心地教你们识字,还帮你们补衣袜,晚上怕你们着凉还去替你们盖被子,而我,什么也没有替你们做。”大儿子说:“妈妈忙,有工作。”我说这些,是为了使孩子们感到老师和阿姨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护,使孩子们更感到集体生活的可爱,大家庭的温暖。孩子们对集体的爱,并没有冲淡我们母子之间的感情,相反,他们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到父母的话是对的,这更增加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和爱。
孩子渐渐大了,我们常谈论一些问题。大儿子和我有时也发生争论。我对,他听我的。他对,我听他的。我们完全是平等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成了知心的朋友。
去年,有一次,儿子好奇地问我:“妈妈,有些同学说,念书是为了将来养家。您说,这多么有意思?”我反问他:“那你说是为了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将来为工人农民叔叔造机器。为了建设祖国!”我真没有想到,我说过的那些话已牢牢地记在他小小的心灵里了。
孩子贪玩,有时学习成绩不好,我很生气,严厉地指责他:“像你这样,简直是白吃饭!白吃工人农民叔叔的饭。他们辛辛苦苦工作,好几个人养活你一个人,你光会吃吃玩玩,这样你将来能造出机器来吗?而且还浪费了我的时间,我要不为你操心,我可以全心放在我的工作上,那我的工作会做得更好。你小,妈妈为你服务是应该的,但等你长大了还得补偿我花在你身上的时间,也就是说,将来要加倍努力工作,现在必须加倍努力学好工作的本领。”在这种时候,孩子总是默默地低着头,偶尔用小眼偷着看看我。我反问他:“你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孩子?哪一点像我们?”他含着泪回答:“是的,是妈妈的儿子。”我就把他抱在怀里吻着他,对他说:“好,那就记住妈妈的话,现在好好学习,好好劳动,锻炼好身体,将来工作好,替工人农民叔叔造机器,这才是我们的好儿子。”他紧紧地靠着我,眼泪一滴一滴地从小眼里掉下来,就怕妈妈不要他。
因为工作关系,我们分别已有三个多月了。孩子们常给我来信。大儿子来信向我叙述他们紧张的学习、劳动和愉快生活的一些情况:他随学校去参加了门头沟的植树,挖鱼鳞坑,最多的一天挖了八十二个。因为劳动好,他获得了造林先进工作者个人红旗;他已成为通信兵预备师的一员,最近他安装了一架七灯收音机,其中有一部分线路是自己设计的,同时也吸取了别人的一些优点。他们宿舍的同学(都是今年考进北京邮电学院的一年级生)已扫除了无线电文盲。他还参加了炼钢,先担任炉前工,后来学会看炉、夹钢、修炉、建炉,现在担任炉长。今天我又收到他最近的信,他已达到了一、二级劳动卫国制的标准;五公里竞走获得了三级运动员的称号;射击达到了普通射手。他们只花二、三天的时间,就学会了基本制图技术,绘制了一些零件图。他们现在开始金工实习,一边实习,一边学力学。过去的星期日,他常常是在大家庭中以愉快的劳动和问题争论中度过的。他总说那是很有意义的假日。最近,因为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当大哥的每星期都回家去看看弟弟,检查一下弟弟的学习(弟弟是今年成为初中一年级生的)。他向我保证,他和弟弟一定要努力学习,相互竞赛,不让我们再为他俩操心,还叫我们安心工作。每次来信署名总是写
“你们的好孩子”或“最爱你们的大儿子”……
这些来信真是给我莫大的安慰。我们在他们身上花的时间没有白费。在党的关怀和集体的教养下,孩子的身心都健壮地成长着,全面地发展着,我们的下一代一定超过我们。我真想念他们啊!在我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个高高个子,宽阔肩膀的小伙子,有时聚精会神地在灯下读书,有时紧握着铁棍在炼钢炉前炼钢,有时耐心地坐在桌边安装收音机。这就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接班人,一个得力的接班人。作为父母的我想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不知为什么我更爱他了,因为我们之间产生了一种亲密的同志关系,世上还有什么爱比同志的爱更深的呢!是的,我们母子同为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并肩奋斗,在忘我地劳动着呵!
旧社会母子之间由于经济生活所产生的“感情”与我们现在母子之间的感情是无法比拟的。“养儿防老”在旧社会父母教养儿子的目的是为自己,为了家。假如他们有两个儿子,他们总是喜欢那个会赚钱养活他们的儿子,而不会去爱那个不会赚钱而真正会给人民谋福利的那个儿子的。同时,子女长大了,有了钱也不一定都会很好地去抚养自己的父母。儿子是资本家,而父母流落在街头的情况,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不稀奇的。在私有财产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经济关系以外,而真能谈得上感情的是很少的,感情常常被金钱所左右。而我们对孩子的感情却是建立在纯真伟大的母爱上的。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从没有过任何私人目的或要求。我们也不把孩子看成是私有财产和个人的玩物,而是把他们看成是整个社会的接班人。同样把别人的孩子也看成是自己的,都是我们的接班人。我们参加革命,我们辛勤地劳动为了什么呢?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下一代的幸福。这样大公无私的父母,孩子们为什么不爱?有些父母还担心将来子女是否会对自己感情淡薄?我想大可不必。您要孩子爱您,首先应该自问:“您对孩子关心没有?您在思想、生活、学习上对他们进行了帮助没有?”
在革命的大家庭里,父母也还是有一部分教养儿女的责任。我们必须以“我爱人人,人人爱我”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思想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使他们成为我们得力的接班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坚强战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