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论条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9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论条件
薛克诚
人只要一生下来,总是要跟各种各样的条件打交道。不论是工作、学习、生活,都不能不发生对待条件的态度问题。对待条件的态度虽有各种各样,但归纳起来不外是两种:一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的态度。(右倾保守者的“唯条件论”和左倾冒险主义者的“无条件论”都属于后一种。)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对待条件的态度,因之,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条件是考虑工作的出发点。条件与客观规律是不可分的,有这样的条件,就会有这样的客观规律起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者在实际工作中强调从实际出发,分析情况和条件,同时又认为,条件是可以改变的,可以创造的。尊重客观条件,这是对待条件的唯物主义态度;不把条件看成固定不变的东西,这又是对待条件的辩证观点。
“唯条件论”者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很重视从实际出发,但它所强调的从实际出发跟辩证唯物主义者所强调的从实际出发并无共同之点。唯条件论所强调的从实际出发,实际上不过是右倾保守思想的护身符,是不相信群众的挡箭牌。他们拜倒在实际事物面前,不敢有所作为,企图用落后于客观实际的右倾保守思想,来拖客观实际的后腿,要事物不发展或慢慢发展。观潮派,算账派,怀疑派等等,都是这种唯条件论者。
“无条件论”者在实际工作中则往往表现为左的倾向。它超越了客观可能性,只从主观愿望出发,单凭一股热情办事。当然革命热情是好的,而且是永远需要的。但如果不跟科学的分析态度结合起来就只能是盲动,而且也往往不容易持久和巩固。条件跟规律是密不可分的,不顾客观条件,就会在工作中不顾客观规律。例如,有商品生产条件的存在,商品生产就会不可避免,有商品存在的地方,价值法则就要起作用,不要它起作用不可能。也有的人不顾条件,企图现在就否定“按劳分配”的原则,而采取“按需分配”的原则,这也是办不到的。因为,这个原则只有“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以后才可能实现。没有这个条件而否定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会妨害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就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由此可知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在工作中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把革命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唯条件论者的思想是落后于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无条件论者的思想则是超越了客观条件的,这二者都使主客观分离了。
工作必须从客观事物出发,从条件出发。但如果只抓住一两个条件还是不够的。必须对工作中的一切有关条件作全面的具体的分析。条件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方面的条件和主观方面的条件,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有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长期起作用的条件和暂时起作用的条件,有主要的条件和次要的条件等等。辩证唯物主义者是全面地从联系的观点考虑条件,而唯条件论者与无条件论者却都是片面地孤立地对待条件。
唯条件论者往往只看到客观方面的条件,忽视了主观方面的条件,在工作中表现为保守思想,忽视主观能动性。他们认为人家先进,只是因为客观条件好,自己这个单位工作差,是由于客观条件不好。把责任完全推之于客观。唯条件论又往往只看到外部条件,看不到内部条件,因而在工作中就成为“伸手派”。向国家要,向别的单位要,自己不去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唯条件论也常常只看到困难条件,没有看到有利条件,所以在工作中表现为疑虑重重,缺乏信心。容易看到暂时起作用的条件而看不到长期起作用的条件,这也是唯条件论者的特点,因此他们在工作中表现为只顾现在,不顾将来,只求目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做了鼠目寸光的庸人。最后,唯条件论者往往分不清次要条件和主要条件。像“政治是统帅,群众是靠山”这样的重要条件,唯条件论者常常看不到,即使看到了也认为是次要的无足轻重的条件。
与唯条件论者相反,无条件论者从另一个极端来否定条件。无条件论者往往只看到主观方面的条件,忽视了客观方面的条件,以为一切都随主观愿望为转移,而不尊重客观规律。他们在对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上,往往只看到内部条件,而看不到外部条件。在对待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问题上,往往只看到有利条件,而看不到不利条件。此外,他们往往只看到长远起作用的条件,看不到暂时起作用的条件,所以在工作中往往表现为只顾长远利益,不顾目前利益,以致于脱离群众。在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上,一般说来,他们虽然能看到主要条件,但往往忽视次要条件,例如在大跃进中,他们正确地抓住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政治挂帅这两个条件,可是对其他的条件就注意得不够,甚至于将它们一脚踢开了。
当然,唯条件论与无条件论对条件的看法只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不能绝对分开。例如无条件论者,实际上也是唯主观条件论者。所以把它们分开来谈,是因为二者都各自从一个片面来看待条件,顾及一点,不及其余。
辩证唯物主义与唯条件论、无条件论相反,要求全面地、具体地分析与事物有关的条件。列宁教导我们“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
‘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作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条件是相互联系的,是相互转化的,而唯条件论者与无条件论者是孤立地静止地形而上学地对待条件的。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任何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条件、客观规律。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又认为人不是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奴隶,而是客观条件的主人,条件是可以创造的,也可以改变的,不利的条件可以改变为有利的条件。客观规律虽然是不能创造的,也是不能消灭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通过创造条件或改变条件,使规律起有益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者的出发点是承认客观条件决定主观条件,但并不机械地看待这一点。在一定条件下,主观条件也可起决定作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时,主观条件就可以起决定作用。这决不是唯心论,而恰恰是辩证的唯物论。
关于不断革命论者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的问题也要这样来理解。我们知道,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绝对的,没有条件的。社会的发展不会到顶,革命也不会到顶,一个革命任务完成了,紧接着又会出现新的革命任务,这是绝对的,没有条件的。所以我们必须是个不断革命论者。但辩证唯物主义者又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相对稳定。相对稳定就是有条件的。只要还没有具备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进入共产主义时,“企图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勉强进入共产主义,无疑是一个不可能成功的空想”。无条件论者往往只看到不断革命的一面,而看不到革命发展阶段性的一面,企图使革命两步走并成一步走,这是错误的。唯条件论者又往往只看到革命的阶段性的一面,看不到革命的不断发展的一面,因之认为革命的每个阶段之间有不可逾越的万里长城,这也是错误的。
正确地对待条件是我们工作中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唯条件论和无条件论都是错误地对待条件,在工作中表现为不是左,便是右,不是“见物不见人”,便是“见人不见物”。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才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地对待条件的,是“见物又见人”,把革命的热情与科学的态度二者结合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