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从诗经村看人民公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20
第3版()
专栏:

从诗经村看人民公社
本报记者  邓子常
在河北平原上,最近我访问了河间县诗经村乡东风人民公社。它有四万一千四百多口人,占地面积东西长三十里,南北宽二十里,有耕地十三万七千多亩。这个公社1958年9月1日建立。从年岁上看不过是个不满五个月的幼儿,但它已像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巨人一样,办了许多过去没有力量办到的事情,使得这地方从生产到生活,从劳动到学习,无不发生着极大的变化。
春雷一声响
东风人民公社刚成立,就在大搞钢铁、水利建设的同时,在“三秋”战役中打了第一个大胜仗。当时,公社大搞钢铁和水利建设,占用了三千七百多个劳力。因建社工作还未就绪,好些人都曾担心,这样可能会影响完成“三秋”任务。但是,公社统一调动七千二百多个劳力,组成突击深翻种麦的大兵团,随翻随种,在11月初完成深翻种麦三万七千多亩,全部达到深翻一尺半以上,每亩分层施肥七千斤以上,每亩用种三十斤以上,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大大提高了耕种质量,并比1957年农业社种完冬麦的时间提前了十多天。张成洼有一千一百亩地,宜于种麦,过去因为这些地“早晨湿,中午硬,一到傍晚耪不动”,从不深翻地,施底粪。可是这次公社对这片洼地进行了灌溉和排水,紧接着就调动六百七十名突击大军,苦干巧干四天,把这个洼变成了小麦洼。人们说,若还是单村小社,别提全部麦田,就只这个洼到过年也种不上麦。
公社接着又组织了三千六百多个劳力的麦田管理专业队,平均每人专管十来亩,明确责任制,一包到底,对追肥、浇水、盖粪等冬季田间管理,以及整畦、整垅等,都抓得紧,作的细致。目前,全部麦田基本达到了园田化,麦苗长的比往年好,又绿、又壮、又密、又整齐。
公社一成立,正遇到农业秋季大丰收,但因钢铁、深翻、种麦等任务一个连一个,影响初期收割,眼看就会造成大损失。如何保证丰产丰收,是当时摆在公社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公社及时教育社员注意精打细收,又动员一切人力掀起两次“二次秋收”,作到了丰产丰收,使1958年的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分别比1957年增产三分之一到近半倍,不仅使90%以上的社员增加了收入,第一次有一百零七万多斤余粮卖给了国家,还新增加了三十六万多元公积金和公益金。
现在,等候着人们去播种的那些土地,绝大部分经过了秋耕或深翻,地面平整,没有坷垃。就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矗立着五十多盘高大的井架子,一伙伙男女青壮年社员正在锥打机井。
就在公社成立的第六天,公社的拖拉机站也宣告成立了。这个站现有机务人员三十多人,拥有五台拖拉机,十多部大型农业机具等,已为公社机耕了二万多亩地。
开放工业之花
一向宁静的农村,现在有了机器的吼声,这是社营铁木修配厂的锅驼机在工作。从外表上乍一看,这个厂并不出色,厂房是普通住房;大的生产工具只有一台锅驼机、六台四尺和六尺的车床。在一百零一个工人中,只有三十三个人过去是小炉匠和木工,其余全是普通社员。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厂,凭着人们敢想敢干的精神,土办法加废铁,不仅能够修配一般农业机器,制造多种大、小生产工具,而且最近试制出了柴油机的全套部件和零件——机头、机身、油胡芦、行轮、齿轮、调速器、湾轴……不久就可安装出第一批柴油机,全年计划要生产三百台,供社里的机井和工业生产上使用。像这个厂,只是公社化后新建和扩建的工厂中的一个,现在全社共有土化肥、农副产品加工、造纸、砖瓦、水泥、针织、缝纫等二百零二个工厂(组),共有一千五百多个工人,比公社化以前增加工人五百多名。
这些工厂为支持公社发展生产和增加社员收入,正在作着越来越大的贡献。只二十三个土化肥厂,每天就可提供五十万斤以上的各种土化肥。
要它变成花果之乡
河间鸭梨,销路很广。公社所辖有五个村就是这种梨的产地之一。但是,这里过去存在着农业和果树生产的矛盾,互相牵制和影响。即在农业社时期,也由于各社受人力和习惯的限制,只有农业生产队,没有果树专业队,仍然顾此失彼,影响了果树生产的充分发展。现在,公社人多力量大,统一作了劳力安排,抽调出六百八十多名有经验的社员,分别编成五个果树专业队,破除旧习惯,第一次加强了对果树的冬季管理,整枝、深翻地、施肥、浇水等都作的很细致。还在现有果树三千一百多亩的基础上,新栽了三千零十亩以梨树为主的果树,计划今年共要种果树五万三千多亩,力争逐步把这里变成为“花果之乡”。
公社还发展了家禽、家畜、运输、编织、烧炭等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项目共三十多种,投入劳力达三千多人,截至年前已收入十八万五千元。和1957年同期比较,项目增加二十多种,人数增加两倍多,收入增加十二万二千元。
妇女争夸公社好
现在,公社办了大量的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纫厂、针织厂等,彻底解放了妇女劳动力,为妇女参加社会活动、实现和男人一样同工同酬,开辟了顺畅的道路。
君子馆村生产队的五百三十多户社员中,因为设立了十处幼儿园和托儿所,受托了80%以上的儿童,就使得过去受孩子拖累的三百七十三名妇女,参加了各项生产和服务性行业。青年妇女张大秀,从小参加生产,干活比棒小伙子一点不差,曾得过村里三次奖励。1954年她结了婚,因为要在家里作饭,接着又有了孩子,从此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从1955年起的三年中,每年所作劳动日不过二、三十个。公社成立后,她又心情愉快地展翅飞到了劳动中去大显身手。
“一人生小孩,合家都担忧”,这是过去农村妇女临产时的紧张情形的写照。在农业社时期,虽然早已有了好些受过政府训练的新法接生员,但产妇还是在家里生小孩,对产妇的照顾也不够周到。现在,公社建立了几处产院,产妇们可以住进产院,既有专人照料她们,在红糖、小米、鸡蛋等营养方面还受到特殊的照顾,而且四十五天的产期休假中照旧可以领得工资。这个公社已经出生了一批小公民。据两个产院的统计,就接待了三十七名产妇住院,接生了二十八个男孩和九个女孩,大人小孩全都很健康。有一个孕妇聂英心,怀的是死婴,接生员为她取出了死婴,使她的身体健康没有受到损害。
妇女们从心里把公社比作天堂,一致反映公社对她们的好处最多,因而个个心情舒坦,干劲冲天,先进的妇女集体单位和个人,不断地涌现出来。例如,打机井这工作十分艰巨,但在全社一千三百多名打井队员中,有六百三十多名是妇女;在最近获奖的五十五名模范打井队员中,有二十八名是妇女。由李秀安领导的妇女打井班,刻苦钻研,改进井锥,打穿了铁板砂层,打成的机井质量很好,被公社评为先进打井班,荣获了第一面打井红旗。
新的一代在成长
在公社办公所在地附近,有几排红瓦灰墙的建筑物,这是公社新办的农业学校。这所学校有教员十五名,内中六名是全国妇联的下放干部;有男女学生五百多人。目前学生们除分班学习初中文化课程外,还学习机务专业或园艺专业。机务专业由拖拉机站的技术干部讲授,果树专业由果树“土专家”讲授。
公社还新办了一处初级中学班,学生一百三十六人,没有升学的高小毕业生,全部进了中学。
原有小学的二十个班也扩大了,并增设了十六个班,学生由四千六百多人增加到五千五百多人,已占学龄儿童的99%,另外还有三百五十多个超过学龄的儿童,也进了学校。
这些学校的最大特点:真正作到了学习与劳动相结合,大力培养着亦工亦农又有文化的新一代。农业学校的学生们,每周学习三天,劳动三天,休息一天。他们结合学习已办起了化肥厂、畜牧场、木工厂等十处劳动场所。中学生们每天农忙劳动三小时,农闲劳动一、二小时,他们曾为公社拾棉花二千亩,翻地一百二十亩,种麦一百五十亩等,受到了社员们的称赞。

这里名叫“诗经村”,传说是毛苌讲述“诗经”的地方。今天,这个地方,生活在公社化幸福时代的人们,也用诗歌唱出了自己在新社会中的体会和感想的真情,歌颂人民公社的诞生,赞扬人民公社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从公社建立到最近,社员群众创作和口述了大量诗歌,经过公社组织专人搜集整理,分订成册,现已刊印出了十四期,并定名为“新诗经”。
春节快到了,公社将休假五天,社员们正酝酿举办一次盛大的赛诗大会,要尽情地把无比优越的人民公社再歌颂一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