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下井采煤 上井歌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20
第8版()
专栏:

下井采煤 上井歌舞
陶钝
1956年冬天煤炭工会举行了第一次职工业余文艺会演,今天正在举行的是第二次。相隔不过两年,出现很多的新节目、新演员,使观众有“刮目相待”的感觉。在去年的大跃进中,煤炭工人把产量翻了一番还多,把英国远远地丢在后边,这是何等的气魄!在这样飞跃地增产中,哪一天,哪一时刻不出现惊心动魄的事例;哪一个矿井,哪一个矿区不出现成千上万的先进模范人物!这些可歌可颂的新人新事,也就是文艺创作表演无限的泉源,这不是很自然很合理的事实吗?
煤矿工人演出的节目,都是歌颂了自己矿区中出现的新人新事,表现出无限乐观的精神和冲天的干劲。例如用东北二人台表演的“观画楼”是辽源矿区代表队集体创作演出的。从观画引出故事人物来,表现了一个工人的家属青年妇女,打破迷信坚决地要下矿井,遭到思想保守的婆婆、邻居和少数男工人的轻视;可是她坚决地下了井,奋力地作出了成绩给妇女下井开辟了先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得热烈有力。说明了热火朝天的生产热潮所发挥的推动力。另外还有些节目,如京剧清唱,赣南采茶剧“捡菌子”,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演引人入胜的故事。在形式方面,会演中的节目都是采用尖兵和轻武器,有短剧、小演唱、简单的舞蹈和曲艺。既不用花很多钱去弄服装道具,又可能在大小场合里演出。人数不多,活动普及;费劲不大,效果不小。这样做,对生产是有很多好处的。
从会演的节目中也可以看出,各矿区的工人业余文艺活动是就地取宝的。铜川矿区利用了秦腔,辽源矿区利用了二人台,贾汪矿区利用了徐州琴书,焦作矿区利用了豫剧来作小合唱。当然各地的艺术形式很多,各矿区所使用绝不只此。就地取宝,一方面是当地工人所喜爱的形式,另一方面,这些艺术形式在群众中有基础,有这样的基础也就容易编排演出。
在节目的表演艺术方面,也显现出工人阶级不仅能创造物质的财富,在文化上也有很多的创造。例如快板“歌唱大同”,对大同煤矿,从古迹、历史、过去和今天作了全面的歌唱。两人对口唱,又加上了幽默诙谐的对话,表演者自己说,不知道是说相声还是唱快板,这已经是把相声快板结合起来了。还有一个节目是群唱轮唱的快板。他们把一人唱的简单快板发展成了二人对唱,多人联唱使快板能表现更复杂的内容,不能不说是一种创造。崭新的内容必然发展到形式的突破。这种突破是内容的要求不得不突破,突破才能表现新的内容,突破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这样,可以不可以说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呢?我看是可以的。工人对传统艺术是下过一番工夫的。可以预见,下一次的会演一定会更有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