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23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季啸风
学生学习老师,又超过老师;学生尊重老师,又批评老师;师生平等,老师又领导学生;师生争鸣,教学相长,团结互助,共同为发展科学和文化而努力,这是学校里整风运动和教学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气象。这种气象,标志着以民主团结为基础的新型的社会主义的师生关系已初步建立。它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学生可以批评老师,有些人一下子还不那么习惯,还不那么心情舒畅。他们总觉得:这能算尊师重道吗?今后还怎样去教育学生呢?几千年来,师生是处在不平等的地位的。老师训斥学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学生批评老师则被认为是悖礼犯义。这种传统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使人们一下子还不易摆脱,也是可以理解的。
学生要向老师学习,要接受老师的指导,这是天经地义的;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一万年还将如此。学生和老师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学生可以批评老师,这在旧社会是被认为是不合理的,不正常的,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则是被认为是合理的,正常的,因而也是天经地义的;今天如此,今后一万年也将如此。
其实,学生学习老师,又超过老师,自古已然,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一个客观真理。重要的问题在于:对“出于蓝”和“胜于蓝”,对“学习老师”和“超过老师”之间的关系,要有正确的认识。
迷信古人的人,总是不相信今人会胜过古人;迷信老师的人,总是不相信学生能超过老师。按照这些人的“逻辑”,人只能一代不如一代,社会只能“今不如昔”。这种人可以叫做“九斤老太”。去年,毛主席号召我们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开了我们的心窍。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一经和科学分析的精神相结合,便到处出现奇迹,使我们确信今人可以超过古人,确信学生可以胜过老师,从而又促进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今天,我们的思想是否已经解放得很彻底了呢?当然还不能这么说。有些人不是说吗:在某些技术上学生可以超过老师,而在理论上学生就无法超过老师;因此,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但是,问题也还有值得注意的另一个方面。这就是不能只看到“青胜于蓝”和“超过老师”,而不重视“青出于蓝”和“学习老师”。
学生超过老师,今人胜过古人,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拿教学改革中学生编的教学大纲为例,有一些的确大大胜过了老师,但这中间有党的领导,有群众的力量,也有老师的作用。没有党的领导,我们就不能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不能“敢想敢说敢干”;没有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我们编大纲就不能有正确的方向。没有集体的力量,我们就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完原来根本没有读过的参考资料;没有广大工人群众和各方面从事实际生产劳动的人指导和支持,我们就不知道怎样做才算正确贯彻了党的方针。对于这些,许多人体会得是比较亲切、比较深刻的。容易忽视的是老师的作用。有人这样想:有些老师是我们争论的对方,他们对我们编写大纲不仅没有积极作用,相反是一种阻碍力量。对不对呢?又对,又不对。说他对,是因为青年同学接受党的指示较快,而有些教师在这方面则由于受旧的影响较深,接受起来就比较迟缓。他们的旧观点、保守思想,的确是一种消极因素,是一种阻碍力量。说他不对,是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所需要的许多知识材料,许多是直接或间接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当然,老师也可能给了我们一些错误的、反动的观点。没有有用的知识材料,固然编不出教学大纲,没有反面的观点,我们也不能编出思想性很强的教学大纲。
通常我们说今人胜过古人,并不是说今天的每一个人都胜过了古代的每一个人。今天的医学胜过明代多了,但并不是每一个医生都胜过李时珍;今天的戏剧也胜过元代多了,但并不是每一个作家都胜过了关汉卿。因此,今人还得向古人学习。同样,说学生超过先生,并不是说每一个学生在各方面都超过了每一个老师。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发展的趋向看,即从总的方面看,今人总是胜过前人,学生总是超过先生的。并且,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实看,即从个别方面看,老师往往落后于学生,学生往往超过了老师,特别是在大跃进中这样的事例尤多。唐代韩愈就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是,最常见最大量的现象,还是学生不如老师,还是学生要向老师学习。王羲之是晋代的名书法家,然而他曾学字于卫夫人;梅兰芳是当代的名艺术家,然而他曾学戏于王瑶卿。推而广之,工农兵学商,行行出能手,但是每一个能手都不是天生的。铁工第一次学会拿钳子,农民第一次学会握锄头,战士第一次学会操枪,数学家学会第一个数学公式,营业员第一次学会掌秤,都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这叫做“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学”,要学就得有老师。古人说过“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规矩是前辈工匠在劳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的总结,六律是前辈乐师在音乐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的总结,后一代人要学习它,通常是经过老师传授的。没有老师,后人就不能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没有老师,人们在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中,就不知要走多少冤枉路。要能成为公输子,就得学“规矩”,要能成为师旷,就得学习“六律”,要超过卫夫人,就先要学习卫夫人,要超过王瑶卿,就先要学习王瑶卿。没有“出于”,就没有“胜于”;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学习,就谈不上超过。否认这一点,就是否认继承人类文化的必要,否认教育的必要,否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辩证法。因此,问题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青可以胜于蓝,今人可以超过古人,学生可以胜过老师。懂得这一点,就是不要迷信古人,迷信老师。另一方面是青不“出于”蓝,就不能“胜于蓝”,今人不继承古人,就不能发展古人,学生不学习老师,就不能超过先生。懂得这一点,就是要诚诚恳恳地学习老师,恭恭敬敬地学习老师,兢兢业业地学习老师。
当然,学习必须是创造性地学,批判地学。学习“规矩”,而又不受过了时的规矩的束缚,学习“六律”,又不受旧的“六律”的羁绊,这就是批判,这就是创造性。王羲之创造性地学字于卫夫人而超过卫夫人,梅兰芳创造性地学戏于王瑶卿而超过王瑶卿。这叫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说:没有继承,固然谈不上发展;但是没有发展,也还不算真正的继承。不学习老师,固然谈不上超过老师;但是不敢超过老师,也还不算真正学习了老师。因此,这里的问题也是两方面,即:一方面是要虚心地学,认真地学;另一方面又要创造性地学,批判地学。
对于那些具有反动的资产阶级观点的老师,要不要学习呢?不是要不要学习的问题,而是如何学的问题。毛主席告诉我们:重要的问题是善于学习,要善于向各种人学习。对于教师中的右派分子,应该坚决斗争;他们也是我们的教员,但是他们是反面教员,不在此列。有些教师,一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资产阶级的,另一方面他们所掌握的某些知识材料对我们却是有用的。看不到前一方面,要上大当;看不到后一方面,也要受损失。所谓善于学习,就是要善于区别这两个方面而采取不同的态度。马克思学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摈弃了他的唯心主义,学习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论而摈弃了他的形而上学,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实行了哲学上的革命。充分运用资产阶级有用的知识材料,而以无产阶级的观点予以解剖得出可以服务于无产阶级的结论,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也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