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看稿杂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23
第8版()
专栏:百花坛

看稿杂谈
王老九
去年国庆节以后,陕西日报社的领导同志,叫我作报社的业余编辑,就是抽空到报社来,住上十天八天,看看群众的来稿,提些意见。我看了一些诗稿,农民、工人、学生的作品都有。编辑同志说,我常在农村,生活熟悉,叫我看了稿子以后,谈些意见,帮助作者提高。我也是个农民,水平很低,不过是多吃了几石粮食,年纪大一点,经验多些。如今的青年,比我高的人很多,我谈出来,对不对,大家研究。
就我看过的稿子来说,看来作者的劲头都很大,都很热心,写的也不少。就是有一件,很多人怕费脑子,写的不深刻,不具体,老一套的多。有的人把创作看的太随便,三锤两梆子就寄到报社。有些人的稿子,就像一堆豌豆蔓,胡里胡乱一摊,字很潦草,我带上老花镜,看了十多遍,都看不明白。你想,自家对自家的作品,都这样不注意,怎能成功呢?有人写诗,干巴巴的,光喊口号;有的人也用比喻,比喻也是老套套,人家比啥,他也比啥。比方,有一首写修水利的诗:
妇女赛过穆桂英,
大闹水利争上风,
青年赛过小罗成,
苦战巧干打先锋,
中年干劲比武松,
光荣榜上争头名,
老年本领超黄忠,
支援水利忙不停。就没有一句是自己创造的,全是套的人家的句句。像这样的比喻,不知人家已经写过画过多少遍了,你还那样比喻,就不新鲜了。
说到打比喻,确实很重要。写诗就要多打比喻,多形容,要多用新比喻,还要比的恰当确切。要作到这一点,就要多费脑子想。去年我参加富平群众创作大会时,给大家送的那一首诗,为用一个比喻,我就想了一晚上。那时看到富平群众写的诗很多,我就想来形容这个“多”,咋形容呢?人常说“多如牛毛”,我就用牛毛来比喻:
富平成了诗窝窝,
诗歌更比牛毛多,
唱上一个产十个,
三年唱不完一个牛耳朵。
当我念到最后一句“三年唱不完一个牛耳朵”时,会场上人都轰的笑了,为啥?大家觉得新鲜,有趣,这就容易装进人脑子里去。
还有人写诗,不注意语言生动。他们老爱咬文嚼字。现在,咱们劳动人民,都是些才脱盲的,说的文了,他们不懂意思,就不爱听。写一个东西,就跟画画一样,要有杆,有叶,有花。没杆没叶,光溜溜的,不好看;有杆有叶,没花,也不完满。写诗,要注意政治思想感情,要贯彻政策,还要生动活泼,有力量,不要抄人家的好句子,只可以参考人家的,主要靠自家用脑子想。自家想出来的句子,才不老一套。
创作是个艰苦事情,莫要怕难,莫要怕写不好。久练必精,熟能生巧。怕困难,怕费脑子,一辈子写不出好东西。创作和盖房子一样,先拾掇材料,材料拾掇到一块,再下手,才能建起高楼。有了初稿,还要细细的想,和走路一样,看走哪条好,再三遍两遍的修改。不要的句子,把它去了,好的留下,才往一块对。对好了,再加工修改,三遍五遍,再拿出来。
写东西,头难起,尾难落。头起的好,就能写好。落尾要总结全文,就和唱戏一样,要有收场,不能齐槎打住,叫人看了,想不下去。写四六八句的短诗歌,要开门见山,多打比喻,就有力量。写长东西,要有人物,有故事。批评了坏人,表扬了好人,才有教育性,才能起作用。
创作是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人一个看法,想的好坏,就看你的思想感情对路不对路。思想好,感情热,才能写出好东西。
看了几篇稿子,我提了这些意见,不是说这些稿子都不好,有些不大好,有些是好的。我把毛病提出来,大家参考,可别泄气。也不要说:“就你能,就你会写!”我说的这些话,好比你脸上有灰,你看不见,我对你一说,你就晓得擦了,就成了一个清秀才郎;我要不说,你永远是个丑公子。我说的这一大套,只是我的体会和看法,对不对,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编者附记:这篇文章原载陕西日报。陕西日报编辑部请有经验的作者帮助看一些稿件,解答读者的一些疑难,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也是读者所欢迎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