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鲜花盛开牧人唱——内蒙古第一个牧区人民公社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25
第5版()
专栏:

鲜花盛开牧人唱
——内蒙古第一个牧区人民公社访问记
本报记者 密吉德道尔基
人民公社是枝花, 毛主席亲手栽培它,
鲜花盛开牧人唱, 牧区建设放光芒。
内蒙古正兰旗上都郭勒草原蒙古族牧民,用这首民歌来歌颂他们的人民公社。这是因为人民公社这种组织形式刚一出现,就给草原带来了许多变化,证明了它不仅适合于农业区,而且也适合于畜牧区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不久前,记者到了上都郭勒草原。汽车一驶进这冬天的牧场,迎面出现了一幅崭新的草原景色。一条冰河两岸,散布着群群的牛羊。沿着河南岸,是一幢幢白色房屋,夹杂一些蒙古包,在阳光下映得格外洁白。牧村中间,有条两华里的笔直马路,两旁还有一些商店、学校和医院的新建筑物。北风吹得路旁的电线嗡嗡响,电话从这里又伸向了草原深处。这里就是上都郭勒人民公社的中心区,一个新型“牧业城”。
金钥匙
公社党委书记巴雅斯古楞同志,是位很乐观的青年牧人。他向记者热情地介绍了公社诞生的经过:
在这个解放前被人们称为“穷人多,疾病多,文盲多”的“三多”草原上,近几年来在党的深切关怀下和互助合作运动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牲畜比解放时增加了五倍半,牧场上还出现了医院、保健站,男女青壮年都变成了有文化的人。特别是去年大跃进以来,这个草原上又有了电灯、电话,牧民们可高兴极了,他们更是一个劲儿地要求加速草原上的生产建设。但是大家又往往觉得自己的肩膀还不够强硬,有的牲畜多了,牧场不够用了;有的想消灭无水草原,又感到人手太少;有的想办工厂,资金又成了问题……。总之,“小肩膀不好担大担子”,社小,人力、物力单薄,不能适应牧业生产日益发展的需要。怎么办呢?牧民们正纷纷议论的时候,毛主席说“人民公社好”的消息传到了这里,像黎明时曙光一样,又一次照亮了牧民们的心。在这辽阔的牧场上,到处欢腾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毛主席又给了我们“金钥匙”。于是,内蒙古草原上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上都郭勒人民公社,就这样诞生了。
变化万千
这个公社是由十四个小型牧业社合并而成的。全社有六百八十七户牧民,二万六千多头牲畜。现在,公社成立还不到五个月,可是用蒙古族社员自己的说法,牧场上却是变化万千。
在雪花纷飞的牧场上,记者作了一次巡礼。牧人们个个满面红光,精神奕奕,放牧着公社的一群群牲畜。全社有八十多群马牛羊。我在牧场上碰到了二、三十群,牲畜都吃得肥胖胖的,社员们说这是奇迹。的确,往年一到冬季,牲畜总是要掉膘,管理得好顶多也只能保住秋膘。这个公社建立后,打破原来小社的界线,统一使用牧场,抽调最优秀的牧民担任放牧,牲畜却增膘了。有些好奇的牧民,挑选一批上中下三种羊,过秤试了试膘情:入冬以来平均每只母羊增长了三斤多肉膘。为了牲畜安全渡过风雪季节,公社还贮备了一千四百多万斤青草,比小社时期多了一倍以上。
我在一个居民点时,有一伙老牧民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什么“医疗队”的故事。仔细一听,原来是绵羊配种问题。其中一位老牧民说:“多少年来,咱们牧民最伤脑筋的是母畜受胎率低。现在公社可给解决了”。
事情是这样的。公社建立后,训练了一批配种员。准备实行母畜人工授精,有些老牧民却担心起来了:母畜自然交配还受胎率低,人工授精不就更糟了吗?有的甚至认为人工授精是“不体面”的事。公社党委向老人们作了耐心的解释,便开展了工作。一个月,两个月快过去了,母畜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经过配种人员检查,全社五千八百多只母羊全部受胎了,适龄大母畜的97%以上也都受了胎,比过去增加了一倍。这时,那些老牧民才真高兴呢,他们谈论起这件事就说:“公社给我们带来了新技术,以前咱可耽心错了。”
我在牧场上碰到许多男女青壮年,一伙伙在一起劳动,有时他们又骑着马跑到别的牧场上去劳动。他们自称是建设草原的突击队,共有三百多名男女青年,牧场上哪里有建设,他们就到哪里去,老一代牧民都称他们是“公社的好社员”。突击队诞生后,他们就在一块多年无水的牧场上新建了一座机械供水站,它每天能满足一万头牲畜饮水的需要。接着,他们又在牧场上打了许多水井,又开山挖泉。干旱的草原,现在却处处有了水。
往年,这个草原上需要的粮食和饲料,都是依靠外地供应的,这就给高速度地发展畜牧业带来了许多困难。公社建立后,人多力量大了,牧民们提议要改变这种状况。这时,突击队员们又专门组织了一个饲料生产队,在去年晚秋季节就开荒秋耕五千多亩土地。并把其中一部分深耕二尺以上,每亩施了二万斤底肥,今年公社的粮食饲料可以全部自给。由于公社资金雄厚,还买来了两台拖拉机和十多台打搂草机,饲料生产和打搂草的工作正在向着机械化的目标前进。
在公社中心区,我还参观了公社的铁木、毛制、制毯、制靴、食品等工厂。牧区建工厂,过去往往被看作是遥远将来的事情。可是公社化了,资金多,人材也广,他们因陋就简,很快就把这些工厂办起来了。现在,这些小型加工厂已经生产出一批防寒毡靴、蒙古靴、糕点,支援城市和供应社员需要。
在各居民点上,公社还大量创办了食堂、托儿所缝纫组等集体福利事业。四百五十多名家庭妇女,现在都兴高彩烈地参加了公社的各项劳动,也有机会学习文化和各种技术了。
大闹文化革命
提起文化技术,这里真是“一夜春雨,满园花开”,一支既能放牧,又能种地,也能治畜病的新牧人队伍,正在这里成长壮大。我看到每个居民点上,都有牧民政治、文化、技术业余学校分校,中心区有总校和半牧半读中学,十年制中学,共有一千五百多名学生。到晚上,男女牧民们三五成群,说说笑笑,夹着书本,到这些学校学习多种技术和继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中心区还有一个科学研究室,公社的同志们告诉我,这里经常有些老牧民和男女青年牧民,在一起学习讨论畜牧、兽医和饲料生产方面的科学知识。此外,还有一所党校,有五十多名党员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毛主席著作。
结束了访问,我久久地想着:今天的草原变得多么可爱啊!(附图片)
敖汉旗东风人民公社人工授精站给全部配种母羊注射妊娠马血,以促进母羊双胎和多胎。民族画报 许信尧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