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阅读
  • 0回复

炼钢也炼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25
第8版()
专栏:

炼钢也炼人
巴娜
1958年9月13日那天,武汉钢铁公司一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武钢一号高炉是最新型的高炉,在钢铁战士们的奋战下,在全国各方面的支援下,这座高炉以最高的速度、最优等的质量建成了!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这个光辉的事实已经在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了。不久前,我们看到了纪录片“铁花怒放”,现在我们又看到了话剧“高炉火花”。
“高炉火花”写的是发生在武钢一号高炉炉体金属结构的焊接工段上的事,出场的人物大都是电焊工人。虽然写的是一个工段上的事,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建成这座高炉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有矛盾斗争的。以工段长为首的一些高级工反对初级工参加焊接,对于女电焊工高兰星更认为是“母鸡学打鸣”,根本不能参加高空作业,他们宁肯自己加班加点,也不给这些年青人锻炼学习的机会;但是,这种做法受到党支部书记田自亮的反对,他提出必须在工作中培养提高新手,炼钢也炼人。因此整个戏在表现工人们如何努力不懈建成高炉的同时,也贯穿着先进思想对保守思想进行的斗争红线。
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初级工们发挥了敢想敢干的精神,经过苦学苦炼,终于成长为熟练工人。他们和所有工人一道,承担起了建设高炉的艰巨任务,并且胜利地完成了;而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工段长也受到了教育,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剧中还穿插了一些喜剧情节,比如对于那个英国记者的描写。这个外国人开始时是那么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对这也摇头,对那也怀疑,自然更不相信我们的一号高炉能够如期或提前建成罗。在高炉出铁那天,他又来了。为了不让自己在工人面前丢脸,他加上了一副眼镜,改变了服饰,把自己说成是法国人。不过这到底蒙蔽不了工人们的眼睛!当台上的人在嘲弄他的时候,台下的观众也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了。
目前,写钢铁工人的话剧还不太多,“高炉火花”的出现可说是一个可喜的先兆,如果这个戏写得集中精炼一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强一些,会更感动人的。
1958年,我们在钢铁战线上取得了无比辉煌的胜利,出现了多少激动人心的事迹、涌现了多少英雄人物啊!我们希望剧作家们多写点反映钢铁战线的戏,来鼓舞人们,来为今年更大的跃进助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