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大冶钢厂两路告捷 轧机齐创新纪录 钢锭质量步步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28
第3版()
专栏:

大冶钢厂两路告捷
轧机齐创新纪录 钢锭质量步步高
本报武汉27日电 大冶钢厂轧钢工人鼓起冲天干劲,向技术进军,使新建的初轧机生产逐步提高,在23日达到日产一千三百二十一吨钢坯,超过设计能力11%;中型与小型轧机也在同天轧出八千四百一十七吨钢材,超过去年最高日产量91%,为该厂今年增产更多的钢材打响了第一炮。
大冶钢厂的初轧机和中型轧机都是去年年底投入生产的新设备。今年年初,轧钢工人们在党支部领导下进行“战地整风”,分析了当前的情况是“新人员、新设备”,认识到必须鼓足干劲突破“新技术”关,才能完成今年更大跃进的任务。各工种工人都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大家又根据生产的需要,建立起岗位专责制和安全规程等制度,严守生产纪律,使群众运动与分工负责相结合。
这次“战地整风”还没有结束,而大家已在操作上逐步熟练,初步摸到如何“多装、快烧”和使轧机不间隙地连续轧压的规律,并在操作和设备上开始有所改进。炉工郑保荣、景新安根据城市居民用煤气点火做饭的道理,设法控制煤气与空气的比例,将均热炉必须先用木柴、焦炭烤到五百来度才能点燃煤气的旧办法,改为直接用煤气烧烤冷的均热炉,做到既安全,又提高了炉子效力,成为全国创举。操纵工李立功也设法加大压下量,将一百八十公厘的方钢由轧压十七次减为十五次,提高了轧机的能力。去年12月才投入生产的中型轧机,也由工人们摸索出“一挡四挡不等,二挡服从三挡”的经验,在电动机力量不足的条件下,也能同时轧制三根至四根钢条。这样,初轧机就由去年最高日产七百多吨提高为九百七十五吨,再提高为一千三百二十一吨,中型轧机也由三百四十吨提高到四百五十三吨。    
   (曹葆铭)
本报武汉27日电 大冶钢厂第一炼钢部采取“三结合”的办法,使钢的质量逐月上升。今年的质量检验标准比去年第四季度严格多了,但截至1月23日止,他们的质量合格率却由第四季度的69%上升为95%,每天平均炼出的好钢数量也由四百二十一吨增加到四百九十吨,并且有三分之一是优质钢。
大冶钢厂第一炼钢部共有三座中型平炉和一座小型平炉。中型平炉都是在去年6月以后投入生产的,操作的大部分是新工人。设备还没有完全调整好,就遇到了土铁炼钢的新问题。当时,第一炼钢部就采取“三结合”的办法,由领导干部、技术干部和老工人组成技术研究组,终于研究出“渣化气化硫”等十多项去硫的经验,使土铁在含硫0.7%的情况下也能使钢的含硫量降到0.12%以下。工人们还设法解决了“漏钢”等问题,质量合格率逐月上升。
从今年元旦起,钢的检验标准加严。他们虽然得到了武钢供应的洋铁,但都是不适合碱性平炉的铸造土铁。他们今年得到的镁砂质量也不太理想。于是,他们一面继续推行已有的去硫经验,一面加强原料管理,严格控制洋铁、土铁和土钢的配合比例,使铁水熔化后所含的硫和矽都不太高。他们又组织护炉队到炉子上研究高产长寿的经验,并且加强补炉材料的干燥工作和炉子的维护工作。1月上半月每天炼出的好钢达四百五十六吨,17日到23日又增加到五百一十三吨。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研究护炉经验,缩短补炉和修炉的时间,力争钢的产量和质量再来个飞跃的发展。(附图片)
多炼好钢,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浙江美术学院中学四年级集体创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