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铁山访英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30
第3版()
专栏:

铁山访英雄
本报记者 孙铭惠
从煤铁之城本溪出发,向东南行三十二公里半,穿过复盖着皑皑白雪的崇山峻岭,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南芬露天铁矿。这是具有四十多年开采历史的我国较老的铁矿之一,过去叫庙儿沟铁矿,主要是井下开采;1957年初改建成为现代化的露天矿之后,方称现在的名字。它是我国钢铁工业的一个强大的“粮食”基地,生产的矿石,除了全部满足本溪钢铁公司高炉炼铁用以外,一部分还供应鞍山钢铁公司等钢铁企业。
我们坐着矿里的绿色吉普车,延着长达十三华里的盘山公路,向山顶驰去。公路千曲万折,又陡又滑,吉普车行得却很快。走到半山腰,从山上传来了轧轧的机器声,一辆辆载着矿石的巨型汽车,从山上穿梭般开了下来。我们四下远眺,重山叠岭,白雪在阳光下闪射着光芒。响导告诉我们,正在开采的矿山,年龄老一点的人都叫它“铁山”,勘探证明,“铁山”的矿脉延伸到对面和左后方的两座大山里,其储量之多可想而知。据传说,这一带的铁矿矿脉形状像一头大牛,已经开采了四十多年的“铁山”,还只是大牛的一条小尾巴。吉普车约走了二十多分钟,我们才来到了矿场。
新的起点
矿场办公室前边,红旗招展,在车间和各工种工人休息室的竞赛牌上,张贴着用五颜六色彩纸写成的矿工们的决心书、挑战和应战书,以及最新的成绩表。原来,这些天来整个矿山上的职工们已经展开了一个轰轰烈烈的高产竞赛,争取在今年第一季度里打一个漂亮的胜仗,给超额完成全年矿石生产计划打下基础。第一季度的矿石计划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以上,完成了第一季度计划,全年的生产就有把握在去年翻番的基础上来一个新的跃进。
矿场上的负责同志对矿工们的冲天干劲极力称赞,他说,从1959年的第一天起,工人们就投入了紧张的战斗,新的英雄事迹不断涌现。1月份以来,这里下了几场雪,天寒地冻,最低温度达到摄氏零下三十多度,给露天作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战斗在这里的上千名职工,不论在什么恶劣的气候下,始终没有停止工作。他们响亮地提出:天冷冷不了火热的心,再难难不倒工人阶级。在同天气的搏斗中,生产水平正不断提高,最近以来,每天矿石的平均产量,已经超过了去年生产最好的第四季度的水平。在最近一周内,全矿已经出现了一百多个高产纪录。我们在路上,就碰到好几起人群,敲锣打鼓,给创造新成就的人送光荣花。
铁臂巨人
从矿场办公室出来,我们来到一一八号电铲工作的台阶工作面,看到那个被人称为“铁臂巨人”的大电铲,正在用它的巨掌,一次把六吨多的矿石装到汽车里,一辆二十五吨的载重汽车,只要四次就可以装满。全矿像这样的大电铲共有十多台,完全代替了人的双手。
不论什么样好的机器,还得人来熟练的驾驶它,才能创造出奇迹。因此真正的“铁臂巨人”,还是那些具有无穷智慧和技术才能的电铲操纵手们。坐在一一八号电铲驾驶室里的司机张本仁,是一个从十二岁起就当学徒、现在只有二十四岁的老工人,虽然从小没有机会念书,可是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苦心钻研,就成了一名熟练的电铲手。一年多来,他与他同机的伙伴们创造了混合工作队的先进经验,改革了设备,使一一八号电铲成为全国最先进的电铲之一,去年以来,每班装矿量平均达到一千五百一十三吨,比1957年效率提高了两倍多,创造了全国大型电铲的最高纪录。离开一一八号电铲,我们在另一个台阶工作面遇到了一一五号电铲司机徐文才,虽然看起来他还是一个小孩子,但是他同其他电铲司机共同创造的“双排装法及快速装车法”等先进操作经验,已在全矿推广,成为有名的电铲工人。
爆炸英雄
地下爆破,是露天铁矿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原来矿层十分坚硬,只有用炸药把矿石和岩石炸成碎块,电铲才能发挥装车的威力。电铲司机同我们谈话时,不时的提到爆炸手们的功绩。我们正打算去看看爆破工人,有人叫我们隐蔽起来,因为就要爆破了。我们找到了一个安全场所后,突然听到一阵轰然巨响,大股夹着点点火星的黑色浓烟,冲天腾起,高达几丈,砂石横飞,药味扑鼻,一时整个山顶像都要抬起来似的,使初来这里的人惊心动魄。有人告诉我们,这是一次大爆破,估计这一次炸下的矿石和岩石足有十多万吨,过去最多一次曾崩下矿石和岩石十五万吨,可以装满五千个火车车皮。
我们不久找到了爆破工人刘有作,他已有六年的爆破历史,是矿里的红旗手。他告诉我们,经过工人们钻研,现在爆破效率比过去提高了一倍。穿孔和凿岩的工人的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给爆破创造了有利条件。过去,他们只在十几公尺深的立井下边一个平井里放炸药,效率不够高;以后他们苦心研究,在立井下边凿成两个平井放炸药,从而出现了威力强大的爆破。现在工人又在研究在三个或四个平井里放药的方法,这样效率还将大大提高。
爆破工人都是一些机敏而又勇敢的人。他们的工作危险性很大,也很艰苦。凿岩工人要钻进只能容一个人的井洞里艰苦地一下一下凿着硬岩,爆炸工人要在井洞凿好后下去放炸药和充填。井下空气稀薄,弥漫着呛人的药味,工作起来很困难。特别是放药时,又要轻拿轻放,一点都不能疏忽,真所谓胆大心细。但是工人们热情都十分高,他们表示,只要生产出大量矿石,保证钢铁大增产,比这再苦十倍的工作他们也愿干,这的确表现了英雄本色。
劲旅先锋
爆破下来的大量矿石,还必须运到溜子口放到山下半腰的破碎场破碎,才能作为成品运到选矿厂精选,这个任务落到了汽车司机们的肩上。这是一件需要熟练技巧和高度责任心的工作。盘山公路又陡又滑,行人一不小心都有滑倒的危险,何况胶轮有一个人高的身躯庞大的汽车。但是我们参观各台阶工作面时,看着这种差不多同一个火车皮拉得一样多的载重汽车,在积雪成冰的盘山公路上,往来如梭,使人不得不佩服司机们的才能。
差不多每个司机都可以讲一段同困难搏斗的故事,这里行车同山下大不相同,高山上的自然条件对行车十分不便,除了雨雪之外,就是风大雾多,尤其春秋时节更是雾的旺季。雨雪天和夜晚,下雾之后往往伸手不见五指,行车十分艰难,特别是公路的一边都是万丈悬崖,一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险。但是司机们经受了考验,他们像一支劲旅的先锋一样,勇敢、机智地同困难搏斗,从来没有因为自然条件的阻挠而中断运输。
汽车司机们为了运输畅通,想出了许多办法。开了二十多年汽车的司机贾宝忠告诉我们,在大雪和降雾的夜晚,他们就在公路拐弯的地方生起一堆堆篝火,指引汽车前进;编成夜间行车小组,所有汽车同去同回、避免互相碰车;在这个时候,养路工人和矿工们也来支援,把路石用砂石垫起来,减少滑性。不久前,他同其他司机们在一个风雪交加、浓雾弥漫的夜晚出车,虽有篝火和灯光引路,认识路面还是困难,于是就把司机座位垫高,像站起一样,又把头伸出车窗外观察道路;尽管外边寒风怒吼,沙雪扑脸,他们还是坚持驾驶,谁也没有停车。
革新能手
我们参观完了矿场后,顺着公路下山,来到了设在半山腰地下的破碎场。这里把矿石用破碎机破碎到一定大小的粒度,放到贮矿槽里,再由电机车运走。这是矿石生产的最后一个工序。
机器房里灯光闪闪,像黑色怪物一样的鄂式破碎机,张着巨盆般的大嘴,把成千上万吨矿石吞进嘴里弄碎,然后又吐出来。工人们说,这台机器经过革新能手们不断改进,每小时能破碎矿石一千二百多吨,比原设计能力提高了一倍以上,适应了矿石产量增长的需要。
参观中我们遇到了有三十多年工龄的老工人唐更荣。他就是对提高破碎机有重大贡献的工人中的一个。他先后改进了破碎机的铁篦子、拖架等重要机件,使机器检修时间大大减少,并且消灭了小修;他革新了破碎机的排矿口,使矿石粒度由五百立方公厘缩减到二百五十立方公厘,对选矿厂提高精矿质量和产量,起了很大的作用。一年多来他实现的重要的技术革新就有三十多项。老工人刘兴起也是一位敢想敢说敢干的人。破碎机前一道工序板式给矿机效率低,影响破碎机生产能力的提高;为解决这个问题,他连续两次提出革新马达转数的建议,但是都遭到了主管技术人员的反对,认为改变原设计会出事故。经过不断研究,他又第三次提出革新建议,在党组织支持下,试验成功,马达转数由原来每分钟九百多转提高到一千四百多转,克服了薄弱环节。
我们参观完了整个矿山,已是夜色蒙胧的时候。走出机电车间向铁山望去,满山一片灯火,矿山上的工人们正在同大自然进行一场艰苦的夜战。(附图片)
(苗地插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