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从以勘探为主进到勘探和生产并重 柴达木揭开新的一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02
第3版()
专栏:

从以勘探为主进到勘探和生产并重
柴达木揭开新的一页
本报大柴旦1日电 十八万健儿在祖国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大显身手,使得地质勘探、地方工业和农业在短期内获得了全面的丰收,1959年,盆地工作将由长期以勘探为主进入勘探和生产并重的新阶段。
以找石油为中心的地质勘探在1958年中获得空前丰收:在四大石油探区找到了两个高产大油田,三个高产大气田,并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证实了八个油田具有工业价值。在几个储油构造上探明的一小部分面积,就获得了很大的可采储量。在冷湖和油砂山探区的几个构造上探明的储量,每平方公里含油比克拉玛依的还多。勘探人员说,到处撒网,终于把“大鱼”网住了。今后的工作就是集中力量猛攻已经找到的大油田,争取在最短期间探明其面积和储量。
在柴达木的边沿,去年有三千多名专业地质人员同各厂矿农牧场的群众结合,深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找宝,共找到了四十多个矿种,二百二十多个矿床和矿点。许多从来没有人迹的地方,现在已经插上矿点标志的小旗了。其中大矿床有十二个,品位都很高,既有工业生产上的主要原料,又有燃料和辅助原料。这些都进一步证明柴达木的资源是又多、又富、又全,符合工业生产要求的条件。
地方工业的花朵初开,一年中建起了六十多座厂矿,总产值相当于国家投资的三十多倍。产品如铅锌矿、硼砂、钾肥、石棉、水晶等质量很好。这些厂矿都是本着勤俭办企业的精神和“土法上马、因陋就简、自力更生”原则办起来的。如锡铁山铅锌矿,去年年初还只是二十多个人在拣拾勘探人员挖出来的矿石,年底就发展成一千六百人的采矿队,一年中为国家开采了十万吨矿石。地方工业从无到有,开始改变了柴达木盆地物资“有进无出”的局面,柴达木开始以它的部分宝藏供应外地。
农垦事业也紧紧跟上。十七个农场去年播种了二十六万多亩,生产粮食九千万斤,在去春盆地原有人口的数字上自给有余。盆地东沿的赛什克农场,创造了1958年全国小麦高产最高纪录。盆地最大的德令哈农场有一万四千亩小麦平均亩产一千斤以上,获得了“柴达木粮仓”的光荣称号。柴达木的农垦事业只有五年历史,这里可垦荒地很多,日照长,自然肥丰富,雪水和地下泉水也充足,农垦事业大有可为。
1958年是柴达木盆地几年发展最快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约有十万人从二十多个省来到这里,使盆地人口增加了一倍多。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以开发和建设祖国这块处女地为荣。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正在柴达木这张白纸上画着最新最美的图。
今年,盆地的勘探规模将更加扩大,原油将有更多的生产,炼油厂、钢铁厂、铅锌冶炼厂、硼砂厂、化肥厂和许多中小型厂矿将使盆地更加美丽,农牧业也将大大发展。柴达木这个名符其实的聚宝盆,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大量献宝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杨立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