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机床厂里春花怒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07
第3版()
专栏:

机床厂里春花怒放
本报记者 范银怀 江海波
临近春节的星期天
“翻番”快报在锣鼓声中纷飞,它激荡着山西机床厂每个职工的心,使他们忘记了这是临近春节的星期天。第六车间的一张快报特别引人注意。那上面说,他们车间里生产成百倍、上千倍提高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第六车间。一进门就和拥出来的工人撞了个满怀。他们一股劲儿向院外的铁堆跑去,抢锹夺筐,赶着搬运土钢和废铁屑。留在车间
里的工人们却一个个凝神盯着车床,好像没有注意这鼎沸的人群。
看墙上的出勤考核表,没有一个缺勤的。我们问党总支书记邢之贵,怎么星期天工人都来了。他用没有办法的
口吻说,昨天刚发了工资,我告诉大家临近春节了,可以到街上办办年货。可是大家都愿意先把前些时候炼出来的土铁、土钢送到加工厂去,让它快快成材,同时也清理一下场地,好干干净净过春节;更多的人却是热中于“翻番”落实,粘在车床上了。
这时候,人丛中穿出一个小伙子,拿着一张墨汁未干的大字报贴在铣工组的机床旁。人们抢着去看,上边写“向铣工组送关键”几个大字,下边说,1月份只留两天了,铣工组还没有把最后一批汽轮机零件送来,怕要影响装配任务。他们希望铣工组采取紧急措施,在30日中午十二时前把缺的零件送到钳工组。
铣工组的工人们笑咪咪地看着大字报,好像很有把握似地各自离去了。党支部书记侯守让笑着对钳工组工人说:“你们别着急了,铣工组有底呢!人家林均祥昨天晚上铣了二百四十个汽轮机零件。”平素铣这种零件每班是六十个,现在猛增了这么多,大家都感到又惊又喜,跑去向林均祥祝贺。
人人“翻番”
年初,厂党委提出要学习哈尔滨机联厂的经验,在全厂开展以技术革新为内容的“翻番”运动。
大家还在酝酿,铣工李静波就琢磨开了。他很快在车床上改进了一种夹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五倍。李静波一向是小心翼翼的人,谁也没有想到他这次闹出这么大的名堂来。工段长王树武立即组织大家敲锣打鼓给他送喜报,在他的机床边开现场会议。人们说:“人家李静波能改成,咱们也能改。”这个说我也要试验,那个说我也要大翻番。转眼间,大家都动起来了。
送喜报,祝贺“翻番”成绩的锣鼓声此起彼伏。谁先进就在谁的车床上插红旗;那个车间、工段、小组走在前边,就在那里开现场会议。几天以后,铣工组、钳工组,青年工、老年工、男工、女工都创造了优异的成绩。一向以手工操作为主的钳工组,由于老师傅康沛然改进了工具,效率提高了一千二百倍,全工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一幅枝叶茂密、结实累累的水彩画作底的
“花果山”壁报,列着三十多个女工的名字,人人都插着小红旗。这就是改装了制钉机使产量提高了九千六百倍的穆桂英小组。她们绝大部分是来厂不久的学徒工,平时在圆车上制小铆钉。在这次“翻番”运动中,正遇上车间里作生产洋钉的制钉机,她们触景生智:这种机器能制洋钉就不能制铆钉吗?于是从库房里抬出一部废了的制钉机,每天围着它研究。不几天提出了改制方案。在老师傅郭秀的帮助下终于改制成功了。
共产党员的风格
铣工、钳工、刨工、圆车工等工序都“翻”上去了,唯独搪工组费了好大力气没有见大效果。有人说:别的工序都干的是小活,容易“翻”;搪床干的是大活,没办法“翻”。
第六工序又是搪工组的关键。车间党支部特地召开会议,要大家想办法突破这一“关”。人们感到这道工序操作复杂,要求精密度高,怕兑现不了,一时都不表示态度。这时候,共产党员马金山猛地站起来说:“六工序我来翻。”
马金山认为这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散会以后,他便把自己老早琢磨过的高速搪车法同老师傅、技术人员一起商量。大家觉得有道理,要求试试看。
第一次、第二次,都失败了。马金山心情有些沉重。工段长王树武赶来劝慰他鼓励他继续大胆试验。第三次试验时,活倒做成了,但是质量不合规格。“这像个什么东西!”有人在说风凉话。马金山的毅力却更加顽强。人们都回家了,他还在车床旁来回踱步,苦思失败的原因。一晚上也没有很好地睡觉。第二天,终于试验成功了,效率提高了十七倍。
这场“翻番”运动为山西机床厂揭开了更大跃进的序幕。最近,厂党委总结了各车间“翻番”的指标和措施,准备把年计划再提高一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