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群众运动的中心——技术革命 上钢二厂自力更生、土洋并举大闹操作机械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12
第2版()
专栏:

群众运动的中心——技术革命
上钢二厂自力更生、土洋并举大闹操作机械化
本报上海11日电 一个以增产不增人、生产翻一番为目标,以逐步实现操作机械化为中心的技术革命运动,正在上海第二钢铁厂蓬勃展开。
1月中旬,这个厂的党委会讨论了实现今年生产翻一番、保证完成更大跃进任务的问题。会上,有些人认为要实现今年的跃进计划,必须增加一千五百个工人。但是另外的人不赞同这种意见,他们认为,必须继续挖掘现有设备和劳动力方面的潜力。为此,厂党委专门组织了工作组,进行摸底。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几年来钢材的产量不断提高,特别是1958年获得了很大跃进,但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不快,其主要原因是手工操作比重很大,生产过程中的重复劳动较多。认识趋于一致以后,党委决定全厂以积极设法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改进工艺过程、改善劳动组织为中心,深入发动群众,坚决贯彻土洋结合、自力更生的方针,开展技术革命运动。这个运动的目的是要用花钱少、效果好、群众满意的办法提高生产。
1月19日,党委向全厂职工进行了动员。工人们、特别是从事吃重的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的工人,情绪都很高,经过讨论,人人精神奋发,个个斗志昂扬。一个声势浩大的找问题、提建议、献计策的技术革命热潮迅速遍及全厂各个角落。不论是对扛的、推的还是敲的、端的、筛的,人们处处打主意、动脑筋,设法改进;有的三三两两互助,有的单独思考。大家随时随地寻找自己的“革命对象”。大字报、建议书、保证书,从各班、工段、车间大批地涌向党委、车间总支办公室。据初步统计,全厂在1月20日到23日就提出了一千三百多条合理化建议。
金属制品车间手摇钢丝绳工段,原来人多、场地大,全是手工操作,工人在二百五十公尺长的大厂房里,每天八小时来回要走相当于三十华里的路程,劳动强度很高,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这次职工们连夜设计制造新工具,克服人力、材料不足的困难,经过一周的努力,在1月26日安装成功了四台电动捻股机,代替人工制钢丝绳。现在正在安装最后两台。据初步计算,仅这一项措施,就可以节省劳动力50%左右,生产能力可以由1958年年产二千一百吨,提高到六千多吨,各轧钢车间以“快速轧制、多条喂钢”作为技术革命的方向。第五轧钢车间正着手制造简易自动升降汽撬机,代替原来轧钢机用汽撬、大铁钳操作的笨重劳动。过去每班需要六、七个人;按照设计,自动升降汽撬机只要一个人一手掌握升降开关,一手掌握推动开关,好像推小车一样,就可以轻便地将钢锭送进轧钢机。这项措施实现以后,轧钢速度还可以大大加快。
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这一运动,党委专门成立了办公室来加强领导,由党委书记、厂长挂帅,下设调查研究、专业(劳动组织、技术设备、规章制度)、宣传鼓动三个小组。各车间、各班也相应地成立了核心小组。这些组织正在积极整理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必办而能办的马上就办,有的便分别整理、制定方案。对其中重大技术革新措施,党委指定党委委员分工负责,深入各车间、工段和工人一齐研究解决。 (马立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