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红光公社大放红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12
第3版()
专栏:

红光公社大放红光
本报成都11日电 位于四川都江堰流域的郫县红光人民公社成立后大放异采,在短短四个多月中就充分显示出公社的优越性,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大踏步向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前进。
今年春耕可以全部实现机械耕作
红光公社是由五十九个农业社合并组成的,有社员六万多人,耕地十一万二千多亩。这片肥沃、平坦的土地,是最理想的机械耕作场地。公社一建立,就向国家购买了四十六台拖拉机(折合一百二十六个标准台),每个管理区都有一个拖拉机队,今年春耕可以全部实行机械耕作。这在过去是办不到的。农业社一般只有百户左右,社小力弱,全年积累不到万元,买不起拖拉机;再则,社小也无力改变犬牙交错的渠道;限于作物轮作,田土最多只能合成二、三十亩大的田块,实行机耕诸多不便。这里是四川省推行机耕的重点,1954年就建立了拖拉机站,但到公社成立前,大部分农业社仍不能实现机耕。红光人民公社成立后,拥有六百多万元的公共积累,有足够力量购买各种农业机械。全社土地根据作物连片、机耕成块,因地制宜地合并为一百亩到二百亩的大块,任拖拉机尽情奔驰。实行机耕不仅节省大量人力、畜力和时间,还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几年来的事实证明,在土质和栽培技术相同的条件下,小麦机耕地比非机耕地增产20%—30%;油菜机耕地增产10%—15%;水稻机耕地增产5%—10%。
全面改革灌溉系统
这个位于都江堰灌区腹心地带的人民公社,全部土地都是自流灌溉。但是,在过去,这样有利的水利条件并未得到合理使用。个体农民经济时代,经常发生争水纠纷。另外,许多沟渠是从一家一户的利益出发,随意乱挖,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还因地下水位高,土壤的温度低,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农业社时,这种情况有很大改变,户与户间的纠纷消除了,有些低产的下湿田改成了好田,有些不合理的沟渠改建了。但是,在用水上,乡与乡、社与社之间仍存有不少矛盾。对沟渠的整修和下湿田的改造,也因局限于小范围内进行,不能彻底地解决。到公社成立时,还有约占全社耕地10%的下湿田。红光人民公社的出现,长期存在的用水问题就迎刃而解,全社在方圆三十华里的土地内新建了二十个闸门,根据生产需要放水用水。最近浇灌小春作物时,使每块田土都能按时按量得到用水。与此同时,公社从全局出发,对水系进行全面调整,现有的一万多条支沟、小堰,只要一半就够了。全社不仅将从这些废弃的沟渠中开出一批土地,还将有效地改造下湿田。丰富的水利资源也得到综合利用,全社新建立了七个水电站,加上原有的三个水电站,不需很久的时间即可做到每人平均有电一百度。全社现有的一百五十座水碾,正在改建为水动力站,用水力作动力进行脱粒以及粮食和饲料加工。今年内全社要在耕作、运输、播种、插秧、脱粒、饲料加工、防治虫害等七项主要工具上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大部地区有电灯照明。
大量发展多种经济
红光人民公社由于社大人多,正确地贯彻了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自给生产和商品生产同时并举的生产方针,改变了过去全是稻田,作物单纯,难于发展多种经济的局面。过去这里多种经济发展不够好,很大的原因是社的规模小,资金、土地和人才都有限,抓住粮食生产,其他方面就照顾不到。一般农业社经营多种经济的项目只有四、五种。红光公社成立后,将全社各项技术人员进行排队,分门别类组成了六百多个专业小组,社里抽出大批资金和划出一部分土地,根据平原地区的特点,大搞多种经营。经营项目很快扩大到二十多种,如像养蜂、奶牛、稻田养鱼、家禽家畜等都大量发展起来了,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收入了四十五万元。最近又和商业部门签订了价值一百万元的合同。这样,便迅速改变了过去小社时一直不能解决的“粮多钱少”的问题,保证社员按月发放工资,并逐步有所增加。
过去在农业社时,几乎都没有工业,现在公社已建立了六十五个工厂。虽然建厂都不久,但是厂厂增产、厂厂盈余,工业总产值已达一百多万元。这些社办工厂生产了大量化肥、农药、建筑材料、土钢土铁、以及竹木器具、农产品加工品等。
红光公社刚一成立,就投入了紧张的全民炼铁运动和四秋突击工作。全社两万九千多个劳动力就抽调了一万二千多个强劳力上山炼铁和参加社办工业,而农、林、牧、副、渔等各方面的生产用工量也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公社大办集体福利事业,又根据劳力强弱,不同的活路,统一调度,全面安排和合理使用,从而使全体社员特别是妇女社员的劳动潜力大大发挥出来,再加大型农业机械的增加和工具的改革,结果胜利完成各项繁重的任务。四秋工作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做得又快又好,保证了农业“八字宪法”的切实贯彻执行。六万多亩小麦和油菜田,有80%深耕一尺五寸至二尺以上。过去这两种作物施底肥很少,甚至不施底肥,这次每亩施底肥五万斤以上,并做到分层施肥。小麦和油菜全部是良种,小麦每亩用种量由过去二十斤左右增加为五十斤左右,油菜每亩由过去的四千窝增加到一万窝。现在小麦和油菜都已施了二道追肥,灌了一道水,苗架生长得特别茁壮。
双季稻增产一倍多
96%的社员增加收入
长期以来有一种论调,硬说像川西平原这样的高产区,再努力只能增产百分之几,不可能翻番。这种说法,现在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了。公社成立前,各高级社就在早稻方面打了一个大胜仗,早稻亩产平均由过去的五百多斤,一跃而达到一千二百斤。9月份红光公社成立,当时晚稻已经栽上。公社立即加强了田间管理,增施肥料,合理灌水,勤治虫害,一鼓作气使三万亩晚稻获得空前丰收,比上一年增产一倍以上。随后,他们抓紧时机,又增种了一季晚秋作物,全社全年粮食总产量比上一年增产一倍半,增产幅度超过了解放以来八年的总和;每人平均有粮三千斤,其中90%都是细粮。加上多种经济和社办工业的飞跃发展,根据最近结算,去年全年各项生产总收入达一千四百六十八万元,比前年增加143%。除去税收和生产费用,纯收入达一千多万元。分配结果,公社积累比小社时增加近十倍,社员收入也普遍提高,96.3%的社员增加收入,平均每人比上年净增十七元,其余社员的收入也没有减少。
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有很大改善
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为进一步改变人民生活打下了巩固基础。公社从去年11月份起,开始实行了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在供给制方面,实行了吃饭不要钱,全社二百多个食堂,伙食水平赶上和超过了当地富裕中农。另外,该社还本着“大集体、小自由”的原则,结合处理分配收入,分配了一定的实物给社员:每户一百斤粮食,每人四斤猪肉和一元钱的菜蔬,供应社员平时在家做些小吃、小菜。工资部分,从去年11月份起,每个劳动力平均有工资四元,今年1月份又增加为六元。
许多集体福利事业兴办起来了。全社建立了托儿所二百三十个、幼儿园一百零五个、敬老院二个。各个大队还设立有缝纫、洗衣、理发等组织,只收少许的费用。全社还举办有初小六十四所,完全小学六所,小学教育已普及。中学有六所,业余学校有十七所,此外还有医院五所,妇产院七所,保健所七个。社员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全社有两个电影放映队,每个社员每月能看两场电影。公社里设立的业余文工团、广播站以及大队里的俱乐部也经常为社员演出。队队都订有报纸。在住的方面,一个可供万户居住的新型居民点——万人新村,正在勘测,今年3月份就可动工兴建。 (文圭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