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永乐店的春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13
第8版()
专栏:春暖花开

永乐店的春光
苏扬
初春时节,京郊寒意未消。狂风挟着黄沙阵阵袭来,鹅毛雪不时纷纷洒下。但是,风雪怎么能抑制人们的冲天干劲呢?你来看一看,这是永乐店人民公社的人们。为了使那薄土沙洼盐碱地变成肥沃的土壤,为了争取今年更大的丰收,他们正威风凛凛地挺起胸脯,跟严寒搏斗,向冻土挑战,热情洋溢地投身入声势浩大的积肥运动之中。党委书记下地检查工作背着粪筐;机关干部下班走出办公室后,背着粪筐;老师、学生课余的时候,也背着粪筐……单个儿的人,三五成群的人,都在挖黑土,刨坑泥,掘粪坑,拣驴粪。那些老太太们干得多么起劲,厚厚的棉袄已经脱掉了,头上还直淌汗;那群姑娘们干得多欢,一会儿说,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唱起歌来;那个须发都白了的老头,正弯着腰,眯缝着眼,仔细地寻找那埋在沙土里的牲口粪;那一队少先队员,一面积肥,一面还喊口号,贴标语,给叔叔阿姨们打气。铁铣飞舞,粪杈晃动,笑声动地,歌声震天。不一会,空空的粪筐就被装得满满的了;不一会,家家户户门口,肥料就堆成了一座小山!送肥的大车穿梭般来往,载着肥料、载着人们的希望奔向麦田。
你说这一座座小山似的肥料来得容易么?才不哩。它不只是男女老幼千军万马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而且也是经过大家想办法、出主意,才找到的。
刚听完公社党委书记动员积肥报告的时候,有的生产队长心里有点嘀咕:从去年秋后施肥种麦到现在的麦田追肥,肥料已经用得差不离了,哪里还有肥源呢?渠头分站的党支部书记了解到大伙的这种思想,决定开个诸葛亮会来解决问题。
七个生产队长都来参加诸葛亮会。人一多,办法也就来了。一队队长陈宝田说:“去年大建公共厕所的时候,许多私人茅坑的粪没有起出来就填平了,现在挖出来,不是上好的细肥吗?”三队队长宛文华听了,恍然大悟说:“社员家里的老猪圈底可是好家伙,一个圈准能起出三几千斤。”原来公社集体养猪后,这些老圈土早已被人忘记。
就这样,你一言他一语,有的说,村边的老窑土可以扒出好些肥来。有的说,用送肥回来的空车把地头的砂土拉来送给各户,让大家把尿泼到砂土里造土化肥。有的又说:某处某处有坑泥,某处某处有几间塌了的老屋基,都可以挖出来当肥料。大家在会上就凑出了好多主意,想到了好多肥源。
这一来,队长们的信心十足。一散会,他们就分头到群众中去找诸葛亮了。
有的生产队长找到了饲养员,饲养员说,牲口棚里虽然每天都打扫起粪,但是牲口尿渗进土里很深,可以深挖一尺,再垫上新土,既得肥料,又使牲口舒服。有的队长找到了炊事员,炊事员说,每次做饭的时候,铲些土在炉膛里一起烧,经火一熏,土就变成了肥料。有人记得谁家胡同角落里或是哪条街的背静处有被埋掉的垃圾、粪坑、圈底等等,也都告诉了队长们。积肥运动也就由办法少,信心不强,变得真正是左右逢源了。
这天大清早,空中飘着雪花,七十三岁的老社员赵文禄就照往常一样,背起粪筐出去拾粪了。别人问他:“下雪天,还出去吗?”他自豪地回答说:“天越是不好,别人越是不想出去,我就更要出去,好多拾一点粪回来。”
其实,在轰轰烈烈的积肥运动里,天气再坏,大家也都出去积肥了。不过赵老头确实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这些天,即使大家都出动,他一个人每天光是粪肥也总能拣到三、四百斤。
赵老头子是一个有四、五十年经验的种田能手,也是一个拾粪的专家。他种的田总要比别人种的多打一些粮食。秘诀之一,就是多施肥。他去年种出的一个六十多斤重的大冬瓜,还系着大红绸带摆在通州区的农业展览馆里呢。
多少年来,赵老头真是整天粪筐不离身,上街背着,赶集带着,下地干活,锄头上也要挑着个粪筐,边走边拣粪。他对人说:“粪是越拾越有瘾,粪筐就是我的老伴。”他还有一套找粪的门路。例如,在德仁务村方圆二十里内,哪些道路常走大车,哪个村什么时候有集,有集的日子都是从甚么方向来大车,他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哪里走车,他就到哪里去拾粪。赶集的日子拾粪多,来不及往回送,他就先堆在路旁,等集过去再慢慢背回。他知道,下雪天,野狗爱在道路的两旁拉屎,晴天,家畜、家禽爱在柴垛附近和僻静的地方拉屎……
这不是他走过来了吗?你听,他正边走边唱,多带劲!
老汉今年七十三,
积极拾粪去铺田。
今年小麦长得好,每亩产量好几千。……
在积肥的人群中,有五个红光满面生气勃勃的年青姑娘经常聚在一起,她们是远近驰名的“五姐妹”。
说起她们,永乐店人民公社的人们就会点着指头,一个个地数出她们的名字来:刘士荣、赵桂英、张玉琴、李秀亭、赵淑云。在深翻土地的时候,她们一铣下去就震得大地发抖,一会儿工夫五个人就翻在最前头。在浇灌麦田的时候,她们挑着水来去飞跑,水浸透了鞋袜也不肯歇口气。在搞副业生产中,别的妇女每人每天只能纳一只多鞋底,她们每人每天却能纳三只!红旗永远在她们小组里飘扬翻飞。她们不是一个村的,过去互相并不认识,是光荣豪迈的劳动紧紧地把她们系结在一起,使她们比真正的姊妹还要亲热。她们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活,而且还同在一个团小组里。
党号召大搞积肥以后,她们立刻提出了保证:除了每天照常完成副业生产外,每人每天积肥二千斤。天还是黑沉沉的时候,她们就从暖和的被窝里爬了起来,到村里去挖粪坑,两个早晨就挖了七八挑;薄暮时分,趁着夕阳的微弱的光芒,她们就分成两组到村外去找细肥。捡细肥的人很多呀,不找门道一定搞不过别人,怎么办呢?大姐刘士荣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不远的地方,有一千多人在挖人造湖,他们总得在附近大便小便,咱们就到那儿去候着拣人粪。四个妹妹都赞成大姐的建议,每天下午就提着粪筐到那儿去。果然一次就能拾到四、五挑。你看,她们现在又一个挨一个地正走出村子,兴冲冲地唱着“社会主义好”,抬着粪筐,朝着人工湖那个方向走去了。(附图片)
春光一刻值千金(剪纸)许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