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清水江畔的新城——凯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15
第5版()
专栏:

清水江畔的新城——凯里
本报记者 刘扬深
从贵阳乘客车沿湘黔公路向东行一百八十多公里,驶过清水江大桥,便到达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
凯里处在清水江中游,苗岭山区边沿,几百年来就是衔接上游和下游、联系山内和外地的政治经济中心,是黔东南地区自古以来的重要水陆码头。1956年被选定为自治州首府后,各族人民便在集镇旁边的田野上建设着这座新城。
苗岭群山像屏障一样伫立在它身旁,碧绿的清水江在它脚下奔流。在山和水之间起伏的丘陵地上,出现了现代城市的雏型。城市中心是一个直径九十公尺的街心花园,里面种着葱绿的常青树。在它周围,建起了高大的百货商店、饭店以及电影院、邮电局等,自治州的领导机关也在市中心附近。过去苗族人民在节日放牛打架的牛场坝、年轻人谈情说爱的马郎坡上,出现了很多的高大楼房;原来只能听到虫声鸟语的偏僻地方,今天回荡着工厂机器发出的有节奏的轰鸣。
凯里是一个既年轻又古老的英雄地方。解放前一百多年间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农民掀起的许多次起义斗争,不论是与太平天国同时期的、由苗族英雄张秀眉领导的起义运动,或是1943年人民反对蒋介石反动集团而暴发的黔东事变,都发生在凯里或它的周围。在今天凯里城市中心的“万人坟”,便是百年前苗家起义失败后,成千上万苗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人民被杀害、埋葬的地方。离“万人坟”不远的一棵大黄桷树下,就是清末苗族起义领袖李学高和他的战友们殉难的地方。今天最热闹的大十字街口,正是解放凯里时反复争夺的战场。这一切英勇悲壮史迹,使凯里各族人民,更加珍惜热爱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党领导下更加奋勇地朝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道迈进。
凯里不仅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地方。在城市东部的文教区,凯里农业大学、民族中学、民族师范学校等都已建立。
凯里在解放前根本没有什么工业。现在,除许多土炉炼钢炼铁外,一座年产九万吨铁、五万吨钢、四万吨钢材的凯里钢铁厂正在动工兴建,今年可部分投入生产。凯里机械厂生产的鼓风机、猴子炉、土车床等,对全州的钢铁、机械生产,起了很大作用。附近的水电站工地上,五千多各族民工正在积极施工,人们将使清水江的水发出三万瓩电力,满足凯里地区工业和民用电力的需要。正因为黔东南是一个林区,在凯里附近除建立起规模较大的机械制材厂和软木加工厂外,还正筹建年产三万吨以新闻纸为主的凯里造纸厂。凯里的建设者们相信,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凯里很快就将以一个现代化工业城市的面貌,出现在祖国西南的高原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