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百年前的苗侗人民武装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15
第5版()
专栏:

百年前的苗侗人民武装斗争
晓鸣 向零
在贵州东南部,陡峻的苗岭山脉主峰雷公山顶峰上,有一个石头垒成的高台子,传说这是一百多年前苗族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秀眉点将的地方。
1855年,贵州东南部的苗族人民,不堪清朝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又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纷纷起来抵抗压迫者。领导苗族农民起义的英雄是张秀眉。张秀眉生长在雷公山东北部台江县翁刚寨一个苗族贫农的家庭里。揭杆起义的时候,张秀眉向他的农民弟兄们唱着自己的家境:
辛酉年间闹灾荒,
稻根吃得秃光光,
山上厥根都挖净,
老幼哭声震山乡。
我的母亲少主张,
生活难度借钱粮,
欠了三年又五载,
升米变成斗半粮。
张秀眉的起义震撼了雷公山,唤醒了清水江畔长期受压迫受剥削的各族农民。先后响应的有以杨大陆、九它别、报大肚等为首的农民武装。这些起义的农民唱着“个个扛鸟枪,人人带火绳,去到翁刚寨,投靠张秀眉”,拥戴张秀眉为领袖。
1855年3月,张秀眉领导着数千农民武装,英勇顽强地转战于贵州东南部,先后攻克了凯里、古州、施秉、都匀、清江、黄平、清平等城镇,声势浩大,势如破竹。张秀眉乘胜挺进,所向无敌。苗族农民的起义武装,北上四川,南下广西,东进湖南。这时,还同太平天国取得了联系与配合,连战连捷,胜利辉煌。
1866年太平天国势力逐渐削弱,并遭受了基本性失败。清朝政府才从湖南、广西等地抽调大量兵力,分路向贵州反扑。苗族起义军坚决抵抗,斗争持续了三年,1869年才退守雷公山。起义军在雷公山同群众一起,一边生产一边战斗,坚持了三年。1872年,前后历时十八年的苗族起义斗争势弱告败。4月6日,张秀眉等农民革命领袖被俘后,在长沙英勇牺牲。
张秀眉牺牲了,张秀眉的事迹一直传颂在苗族人民之间。苗族人民歌唱张秀眉的遗言:
兄弟们哟!
今春(这一生)我去啦!
死我张秀眉,
苗家事不休。
二春(下一生)我回来,
我们再起事。
清兵打倒了,
苗家吃穿好,
田归我们种,
房归我们住,
坡上去游方,
姑娘有花绣。
在张秀眉领导苗族农民反抗清朝统治者的同时,1855年,聚居在清水江下游和都柳江流域的侗族人民,也举起了反抗清朝统治者的义旗。领导这次斗争的是侗族贫农姜应芳、陈大六、龙海宽、李子金、李子银等人。侗族起义军代表农民利益,一开始就提出“打富济贫”“土地应归农民自耕自种”的口号,并且用诗歌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大户人家欠我钱,中户人家你莫言,小户人家跟我走,每天叫你吃饱饭”。起义军纪律严明。对地主采取了“纳款投降”,给予宽大的政策,依靠贫苦农民管制地主和地主武装。对工商户采取了争取帮助起义军的政策。因而每克一地秩序井然,“市镇货物填街塞巷,四方争来贸易”。起义军受到广大农民热烈的拥护,声势浩大。1862年起义军发展到十万之众;长期雄居黔东的天柱、锦屏、三穗、剑河、玉屏、岑巩一带,并与张秀眉领导下的苗族起义军密切配合,五进湖南,威震湘黔两省。
1862年8月清军乘农民军主力东进湖南,后方留守空虚之际,袭击了起义军根据地九龙山,起义军领袖姜应芳被俘牺牲。侗族农民化悲愤为力量,在姜应芳的战友陈大六等领导下,继续同敌人搏斗。直到1868年,由于太平天国的失败,张秀眉力量的削弱,清朝统治者调集四十八营军力,向侗族起义军反扑,侗族农民在众寡悬殊情况下,坚持抵抗到同年10月而失败。这次斗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