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诗情画意祝新春——看伊文思先生纪录我国风光的一组新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15
第8版()
专栏:

诗情画意祝新春
——看伊文思先生纪录我国风光的一组新片
顾工
看了伊文思先生拍摄的一组短片:“冬”“早春”“春节”,我很喜欢。喜欢什么呢?你看,这部片子是外国人拍的,可是里面有好多画面,却很像中国的国画。比如在风雪中套马的人啦,在母羊身边绕着的小羊羔啦,在雾蒙蒙的湖面上飘着的船只啦,一枝花苞、一丛青竹的特写啦,……一看到这些,就会使人联想起我国的水墨画。另外还有好多画面,会使人联想到许许多多中国的民歌。比如牧场上的马群、太湖上的挖泥船、水库工地上翻飞的铁铲、春节时的土戏台……这些不都像一首首很有我们民族风格的小诗吗?这部片子,既有中国的画意,又有中国的诗情,再配上富有中国特色的音乐,铮铮的琵琶,悠扬的胡琴,更加浓了我们人民艺术的色调。这很不容易啊!可以看出,伊文思先生是认真地观摩过我们的画;研读过我们的诗;学习过我们的戏的。要不然内蒙古的冬天,他怎能拍得这样生气勃勃?要不然太湖的风光,他怎能拍得这样美妙动人?要不然江南农村中的春节,他怎能拍得这样欢腾热烈?……
不拿自己的一套,硬往另一个国家的人民的头上套;并且汲取另一个国家人民的智慧结晶,融进自己的艺术作品里,这真正是创作中的国际主义精神。
伊文思先生的这一组作品,充分表露出他对中国人民真挚的友情,深刻的关切。不然他不会冒着零下四十度的寒冷,跑到内蒙古的牧场上去;不然他不会赶到水库工地上,去摄下那样火热的镜头;不然他不会走进普通农民的灶间,去看农妇们怎样煎鱼,怎样做年饭;不然他不会对吹糖人的手艺,对孩子们点响的爆竹,对台子上工人和小姑娘的表演,都那么有兴趣地注视……。他在匆忙地来去中,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内心深处——勤劳、勇敢、乐观。在那踢雪前进的马蹄声中,他展望出中国人民的飞跃;在春耕的土地上,他已经听到大跃进的鼓点;在节日孩子们的笑声中、闹声中,他更体会出中国人民的幸福——这种幸福不只是表现在衣帽上,装扮上,而是充溢在每个人的表情里,每个人的心灵中。于是才产生了“早春”这一组动人的短片。
1958年是中国人民翻江倒海的一年,是中国人民创造千万奇迹的一年,是中国人民把一份份陈旧的日历抛向脑后的一年。过完了这样的一年,再来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人们也许会产生这样的愿望:要是能把我们的人民公社拍上多好!要是能把我们的全民炼钢拍上多好!要是能把我们的粮食卫星拍上多好!要是能把无数新的发明拍上多好!要是能把……是的,伊文思先生在这组短片里,还只是记录了我们1958年的大跃进正待举步的时刻;但是我相信,伊文思先生再来中国时,一定会满足我们的这些愿望。那时,在他拍摄的新片里,一定会记下中国人民更豪迈的阔步,更昂扬的歌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