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要自然动力为生产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18
第3版()
专栏:

要自然动力为生产服务
本报评论员
1959年是我国工业农业更大跃进的一年,人民公社的工农业要同时并举,农林牧副渔要全面发展,劳动力紧张情况就更严重。因之,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力不足的困难,对保证1959年工农业生产更大跃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措施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但是,现在我国拖拉机、柴油机等动力机械还很少,而且短期内还不能大量生产供应,因此当前解决劳动力不足的根本办法,必须依靠工具改革,实现农业半机械化。改进工具本身结构,使它更合理更科学,可以几倍、十几倍地提高劳动效率;但是,任何工具都需要有动力来带动。因此在改革工具的同时,大搞各种自然动力能源,用它代替人力来直接带动各种作业工具,不仅是解决劳动力不足、减轻劳动强度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我国由改良农具进入半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将为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准备下可靠的能力资源。
对自然动力的利用,我国农民在很早以前,就有利用水力风力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经验。解放以后,特别在1958年工具改革运动中,更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少地区利用风力和水力为农业生产服务取得的成绩很大。吉林洮安县1958年半年共推广各种风车七百四十七部,代替二千多匹马力,全年共灌溉一万六千多亩土地。浙江省嘉兴县推广风车四千三百部,灌溉稻田三十余万亩,节省四百三十余万工。江苏省江都县双沟乡,在渠道上建立一个水力站,发出十马力动力,两人管理,每天能磨面一千三百斤到二千二百斤,节省五十多个劳动工日。湖南武岗县现已建成水力站一百八十余处,全部安装上木制水轮机,并装有碾米机八十一台,红薯切丝机四十五台,磨粉机五十三部。发掘和利用沼气虽是最近的事,但由于安徽省阜阳、广东省鹤山、河北省威县等地区积累了成套的经验,给我们大量推广利用沼气提供了有效的办法。目前不少地方已推广这一经验。
我国自然能源是极为丰富的。就水力资源说,我国南方北方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沿海潮汐多,加以几年来大搞水利建设,兴修了大量涵闸、塘坝、水库。在风力方面,全国不少地区,常年多数季节有三级以上风力,沿海滨湖靠江河的地区,风力还要大些。至于沼气,不分什么地区到处都有。因此不论是风力、水力和沼气都大可利用。现在的问题是要迅速行动,根据有风用风、有水用水、有气(沼气、天然气)用气的原则,因地制宜地作出具体规划,开展一个以工具改革为中心的利用自然动力的运动,在短期内利用风力和水力代替大量人、畜力劳动,使一切固定加工作业如提水、脱粒、磨粉、碾米、切片、铡草、锯木等,尽量利用自然动力;在有条件地区,还应大力利用能源发电。我国近几年来已建成许多小型水电站,它的好处是动能便于运输、电能使用方便。有条件地区应大力发展,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分“两步走”,先建水力站,后建水电站。
根据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在制造利用自然动力的工具和机械时,应以土法为主,选择那些效率高,质量好,制造简单,便于就地取材的进行制造。现在各地群众创造的风车和水轮机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应加以精选,定出规格,保证质量;现有的风力或水力工具也要注意改进,进一步发挥作用。江苏省估算,全省十五万部风车只要略加改进,就能发出一百万以上的马力,以一马力抵五个劳力计算,每天可节省五百万个劳动力。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利用自然动力是多快好省开展工具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一项具体准备工作,有很大的政治经济意义。自然动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便宜的,不仅在目前,就是在将来在各种动力机械可以大量供应的情况下,风力、水力和沼气等仍是不可忽视的动力资源。各地应积极的从各方面发掘利用,在短期内做出成绩,使水力、风力、沼气在农村中普遍利用起来。
完成以上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领导和贯彻群众路线。各级党组织在大搞工具改革的同时,要抓紧自然动力的发掘和利用,向风力、水力要工,要自然动力为人类造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