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半月国际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19
第4版()
专栏:

半月国际述评
二月一日到十五日
苏共21大的深远影响
吸引了全世界一切人们的注意力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于2月5日胜利闭幕了。赫鲁晓夫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和总结发言,以及大会所通过的决议,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苏联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宏伟纲领。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将作为人类向共产主义前进的新的里程碑,记载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史册上。
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所通过的苏联七年计划,展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壮丽远景。这个计划的规模是史无前例的。在七年内,苏联的工业生产将要以平均每年增长8.6%的速率前进,使整个工业产量增加80%。依靠着这种速度,在七年计划完成时,苏联的某些最主要产品的绝对产量将超过美国现在的工业生产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再经过五年或者更短时间,苏联就会在工业产品的绝对产量和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压倒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位。
苏联七年计划的宏伟目标,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广泛的评论。由于苏联经济几十年来一往直前飞速发展的历史事实,即使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舆论,现在绝大部分也不能不承认苏联七年计划的现实性。英国“每日邮报”写道:“苏联人民的能力要完成赫鲁晓夫的指标是绰绰有余的”。美国的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认为苏联的七年计划相当现实,它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指标数字是可以达到的。甚至杜勒斯都只能说:“没有办法去制止俄国的引人注目的工业发展”。
苏联七年计划对于保卫和平的斗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个计划本身所显示的强大经济力量使它成为维护和平的有力因素,并且表明了苏联的和平意图。谁也无法否认,像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建设计划,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才能完成。缅甸“先锋报”就曾指出:“考虑到苏联制定了这样一项需要三万亿卢布左右的七年计划,人们就可以清楚地估计出他们希望和平,希望制止战争的愿望。”苏联七年计划的和平性质,以及赫鲁晓夫同志在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所重申的苏联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发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帝国主义惊惶不安
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伟大成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因为,在这次代表大会上所通过的七年计划,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经济竞赛带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从代表大会的讲坛上所发出的一股强大的和平暖流,正使帝国主义的“冷战”政策遭受有力的冲击。
在形形色色的西方资产阶级舆论的反应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惊慌不安!他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惊呼“西方的经济优势”已经一去不复返,并且内心充满着对资本主义经济将在两种制度的经济竞赛中遭受失败的恐惧。“纽约时报”在对比苏美两国经济发展速度时,不得不表示对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失望”,并且认为赫鲁晓夫所估计的美国工业生产每年平均增长率为2%还是“未免太客气了。因为自从朝鲜战争结束以来,我国(美国)每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平均不到1.5%”。美国劳联—产联副主席路德最近在美国国会两院经济委员会的会议上发言时,认为美国生产发展的速度简直“可以同蜗牛的行动相比美”。
事实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正在走向深刻化。美国的失业人数在今年1月份内增加了六十一万六千人,使美国失业者总数又接近了五百万人的大关,达到了去年4月经济危机以来的最高数字。在英国,目前的失业人数已有六十六万多人,达到了1947年2月燃料危机以来的最高数字;今年1月份的钢产量又比去年同期下降,而大家知道,1958年的英国钢产量本来已经是大大低于前年的。
美国和英国的经济状况是如此,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中,也展现程度不同的暗淡的图景。这同社会主义各国的繁荣进步,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世界人民受到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和平最强音的鼓舞,正以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放弃“冷战”政策,合理解决关于德国问题、裁减军备、禁止核武器试验、发展国际贸易和改善东西方关系等重大国际问题。美帝国主义和它的伙伴们在所有这些问题上所筑起的“冷战”阵地,越来越难以固守,它们的地位越来越被动了。
西 方 集 团 分 歧 续 增
大家知道,苏联在德国问题上所提出的最新倡议,已经获得了世界人民的一致支持。西方国家面对着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压力,已经难于继续坚持粗暴拒绝苏联建议的僵硬态度。正如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所指出的:“它们(指西方国家)没有一个真正愿意改变过去的西方对德政策,但是大家都认识到,这个政策是毫无希望地过时了”。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企图改变策略,“探求对苏联的德国计划的种种可能的反建议”(美联社),以便“在不放弃基本原则的情况下从莫斯科夺取外交主动权”(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换句话说,美国打算把拖延解决德国问题的责任转嫁于苏联,以摆脱美国的被动地位。
然而,美国的伙伴们都各自有着自己的打算。为了协调盟国之间的分歧,商量在德国问题上的对策,杜勒斯于2月4日至8日赴西欧作了五天“闪电式”的访问。但据外电透露,杜勒斯并没有得到他所希望的结果。英国在德国问题上显然有自己的一套想法;麦克米伦宣布要在2月21日访问苏联,表明英国在同苏联的关系上已不再愿完全受美国的束缚。法国的戴高乐以冷淡态度对待杜勒斯的对德政策的“灵活”计划;并且,据合众国际社报道,戴高乐重新提出了法国分享北大西洋集团领导权的问题,作为保证西方团结的交换条件。西德阿登纳政权在杜勒斯访问波恩后,继续叫嚣“决不让步”。因此,杜勒斯的发言人也只能承认杜勒斯的西欧之行没有使“任何人的态度有任何根本改变”,“西方盟国仍然没有一项如何对付苏联对柏林问题的挑战的详细计划”。杜勒斯虽然使西方集团在同苏联举行谈判这一点上取得了协议,但是西方集团在究竟采取什么一致对策的问题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杜勒斯西欧之行充分说明,美国盟主已不能顺心如意地驾御它的伙伴们,所谓“西方团结”越来越成为纸面上的口号。当然,在阻碍和平解决德国问题上,他们仍然可能继续取得暂时的一致,以便在这方面设置新的“冷战”冰块。但是,人们相信,这种冰块最后终于要被和平暖流所冲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