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确保小转炉座座炼好钢 安徽推广七大措施猛攻硫磷、炉龄、铸锭三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20
第2版()
专栏:

确保小转炉座座炼好钢
安徽推广七大措施猛攻硫磷、炉龄、铸锭三关
本报合肥19日电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多产好钢好材,安徽省最近总结了全省小转炉炼钢的经验,决定推广七大措施,提高小转炉钢的质量和产量。
现在,安徽省已建零点一到零点五吨的小转炉六百零七个,按设计能力计算,可产钢二十一到二十二万吨。全省小型轧钢机需用的钢锭、小铸钢件、小锻钢件,绝大部分都要由这些小转炉生产。提高小转炉的产量和钢的质量,在目前具有迫切的意义。
安徽省有关部门研究了小转炉的生产情况后认为,当前要提高小转炉钢的质量,必须突破三大技术关,这就是硫磷关,炉龄关和铸锭关。为了突破这三关,有关部门总结了七大措施,决定立即加以推广。这七大措施是:
一、推广碱性小转炉。用本省蕴藏量丰富的白云石,代替需要靠外地供应的镁砂做小转炉的炉衬。用这种碱性炉炼钢,可以降低硫磷成分。现在,合肥、淮南已经试用生白云石做炉衬炼钢成功。用这种炉子炼的钢质量很好。据分析化验,钢的含硫量为0.04%到0.08%,含磷量在0.05%以下。
二、推广中性或碱性化铁炉。在生铁含硫磷量过多的情况下,单用碱性转炉炼钢,钢的含硫量还不能符合标准,所以还要从化铁炉方面采取措施。采用碱性或中性化铁炉进行一次脱硫,可以脱硫50%左右;再用碱性转炉吹炼,硫的成分就可以减少到合乎标准。
三、推广炉外脱硫。在铁水包里加石灰50%,焦炭粉或食盐20%,莹石30%,三种原料总重量占铁水重量的2%左右,就可以脱去50%的硫。
四、推广双排风眼,提高炉温。过去小转炉单排风眼吹炼,炉温不高,容易冻结,铸锭困难。安徽省委钢铁厂用双排风眼吹炼,炉温提高五十度到八十度,提高了钢的合格率,同时缩短了吹炼时间。单排风眼吹炼一个零点二吨的转炉要二十到三十分钟,双排风眼只要十五到二十分钟。双排风眼是在转炉原来的排风眼的上方,炉内二百四十公厘、炉外壳三百公厘的地方再开一排风眼,倾斜三十度,配合下面的风眼对准钢水液面中心吹炼,可以提高炉温。
五、贯彻操作规程,保证白云石炉衬的粒度为三到八公厘40%,一到三公厘20%,零点五公厘40%。白云石和结合剂的配合比为九比一。炉衬打结要实要匀,同时必须推广用风眼砖,推广热补办法提高吹炼次数。这样做可以把小转炉的吹炼由十几炉延长到三十多炉,或者更多。
六、采用钢锭模铸锭。过去用砂模铸锭,合格率低,钢锭的质量差,不好轧制。为了提高钢锭合格率,保证钢能成材,决定推行铁模铸锭,每炉必须配备三只锭模。
七、政治挂帅。领导干部上阵,以去年攻破炼铁技术关的精神,攻破炼钢技术关。深入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且要亲自领导研究技术关键,发动群众鼓足干劲,实干巧干。
安徽省要求推广这些办法,使所有小转炉在第一季度内钢的合格率达到70%到80%;每个小转炉的炉龄要达到三十到三十五炉;小转炉的利用系数要求达到七点五至八,每一昼夜出钢三十至四十次;每三个转炉中要做到一个炉经常生产。目前,全省各地都在积极推广这七大措施。
(于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