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扎麻尔”山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20
第4版()
专栏:蒙古通讯

“扎麻尔”山下
本报记者 逢烨
蒙古农牧业合作化运动,在1958年内飞快发展。它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这是蒙古人民在1958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对进一步发展农牧业生产将有很大作用。
去年3月,蒙古人民革命党举行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时,全国入社牧户只占总牧户的35%。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把进一步发展合作社作为1958—1960年三年计划的重要任务,并且决定三年内要使大部分牧户入社。蒙古党的这一号召,立即得到广大牧民的拥护,农牧业合作化运动,在草原上迅速展开,入社牧户天天增多,根据最近统计,已经达到总牧户的75%。这就是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入社牧户增加了一倍多。这是非常迅速的发展。蒙古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曾德说过,今年全国将要实现牧业合作化,使三年计划的任务提前完成。
牧民组织起来以后,在加强牲畜的饲养管理、抗御自然灾害、繁殖牲畜方面,充分显示了优越性,促进了牧业生产的发展。去年,蒙古全国增殖牲畜十万多头,其中,合作社比前年增殖牲畜6%,而个体牧民却减少了3%。这个事实,生动的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同时也鼓舞牧民更积极地组织起来。
这里,让我们从一个合作社的发展,来看蒙古牧区生产兴旺和生活改善的景象。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乘汽车从乌兰巴托去中央省的“扎麻尔”合作社采访。道路两旁的草地上盖着白雪,不时看到一群群的牛、马和绵羊,在冷风里、在雪地里游荡,它们一面舐雪,一面吃草。汽车翻过几个土丘,到达“扎麻尔”合作社时,已经天晚了。
我们虽然来得不巧,合作社长因事到南戈壁省去了,可是,社里的干部和社员同志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被招待在新盖的招待所里。火墙烧得很暖和,社里的发电站按时送电,屋里大放光明。喝下两碗奶茶,途中寒气尽消。
就在这个暖和的、明亮的房子里,我们和社员同志们围炉攀谈,他们亲切地向我们介绍了合作社的过去和现在。
“扎麻尔”这个合作社成立已经四年了。最初,只有十八户牧民,全社只有二千七百多头牲畜。四年来,连年增殖牲畜,连年完成计划,因此许多牧户都相继参加到社里来。由于生产的发展,今年另一个比较小的合作社也并到这个社里来。现在,全社扩大到二百二十四户,牲畜增加到一万九千一百头。
在几年的生产过程中,社员们已经很好地体会到:要更好地发展畜牧业,就需要和农业结合起来。合作社种植了谷物、饲料作物和蔬菜,不但可以满足社员粮食和蔬菜的需要,同时还增加了人工饲料,为使牲畜安全过冬准备了物质基础。因此,合作社的耕地面积在逐年扩大,1957年全社种植了三十九公顷土地,到1958年,已经增加到六十公顷。1958年社里的小麦产量每公顷达到一千二百公斤,这个数字超过了有些农牧场的平均产量。
1958年,“扎麻尔”社接产了四千三百多只幼畜,除了供给社员的肉食和上缴国家的牲畜外,比1957年纯增牲畜19%,超额完成增畜计划。而且牲畜健壮,畜产品的产量也增多了:去年全年平均每头牛挤奶四百五十立升,每只羊剪毛一点三七公斤,达到了国家三年计划规定的指标。
不久以前,蒙古党和政府曾经公布了一个决议,要求全国牧民作好接羔、保羔工作,以保证1959年牲畜增产。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这一号召,全社已经准备好小畜的圈棚,以及棚圈内垫的干粪和饲料,接羔时用的消毒用品也已准备齐全。
随着合作社生产的发展,社员的收入也增多了。关于这一点,社里的会计同志告诉了我们几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数目字:1957年,社员每个劳动日分得的现金是三点五图格里克(蒙币)、二百七十克肉和二百克蔬菜。到1958年,每个劳动日分得的现金和实物已成为四图格里克、三百五十克肉和四百克蔬菜了。
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说1957年社员们一年的平均劳动日为一百二十个,已经超过了蒙古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的数字,那么,1958年社员平均作的劳动日达到一百四十五个,更大大超过了示范章程规定的数字。由于社员积极劳动的结果,不仅使生产增加了,同时社员的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
第二天一清早,我们便坐上汽车去冬营地参观。一路上,我们看到一堆堆饲草、一个个棚圈。领我们参观的一位同志说,这些都是为过冬、接羔准备的,有吃的,有温暖的住处,过冬的基本问题得到解决了。
翻过一个小坡,我们便来到扎麻尔山旁的冬营地了。扎麻尔山比我们经过的那些小山丘要高得多,它像一面屏风,挡住了从四野吹来的寒风,羊群在山腰和山脚边散步吃草,似乎感觉不到什么寒冷。
这里住着两户社员,他们负责放牧六百多只绵羊。
社员阿维尔请我们到他的蒙古包里喝奶茶。蒙古包里的铁炉子烧着火,很暖和,阿维尔是1954年初建合作社时的老社员之一,一家五口人,大孩子在合作社附设的小学里念书,两个小孩随父母住在冬营地。
阿维尔告诉我们说,几年来,看到牲畜不断增多,生产的劲头一年比一年大。合作社人多力量大,每年严寒,不用担心害怕,主要的是分工把生产搞好。他说,每年劳动后,又得蔬菜又得肉,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年青的社员达瓦尔坐在我们旁边,我们问他自己有几头自留牲畜。他说,他留下几头马,为了更好的放牧和管好牲畜,也免得合作社还另外给他配马匹。另一位社员说,牧民们最喜爱骑自己的马。
我们告辞出来,看见女主人从扎麻尔山脚下的羊群里抱来一只小羊羔。这是刚才降生的,羊羔身体很粗壮。孩子们看到小羊羔特别高兴,大些的孩子迎上去,把羊羔接到怀中,那样亲密地爱抚着它。羊群迎着阳光,离开扎麻尔山脚,到附近的草场去游牧去了。
回到社址,我们参观了合作社的一些附设机构。
我们走进了小学校。社员的一百多个小孩齐集在这里念书。学校的教室都有暖墙设备,严冬照常上课。我们看到一班中年级学生在院子里作游戏,玩得真欢。男、女孩子们穿着皮袍子,大部系着红领巾。
距离学校不远,是一个大俱乐部。这是社员们今年自己兴建的,正在进行室内安装工作。今年合作社在社址定居的地方,还兴建了发电站和几幢宿舍,连同过去的办公室、商店和学校的住房,定居的规模越来越大了。
社员们说,在1959年内,还要兴建房屋,扩大耕地面积,更好地完成增畜计划。我们完全相信,这个连年增产的合作社,在新的一年里,一定会获得新的成就。(附图片)
“扎麻尔”山脚下的羊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